三、提高会计专业人才职业判断能力的实施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加强思想认识。会计教学不仅仅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级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完善基础知识建设,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会计教学中应该更加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首先,设置较为完整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如法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数学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管理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盈利会计、银行会计、审计等课程,同时应选择国家级权威出版社的教材,注意其内容的吐故纳新。其次,应时时了解会计动态,将新准则的实施情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会计教学更具有前瞻性。这是会计专业人员熟练及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来处理会计事务的基础。
(三)进行互动式、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但要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更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讲解与能力培养相并重。应多运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如:导入案例、实物演示、扮演角色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要应多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多媒体教具,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培养其专业思维的习惯,以提高职业判断力。另外,多开展专题案例教学,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中资金的运用情况,鼓励学生对专业理论和观点的挑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形成研究报告或科研项目,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四)完善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师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到企事业单位去研究和开展实践调差,丰富会计实务经验,提高教师本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其次,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扎实推进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利用各类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模拟实际经济业务处理的流程,训练学生对整个财务处理程序的熟练。实践内容上也应增加审计监督、税务处理、财务管理等,这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另一方面,利用多渠道增加学生的社会实习机会,让学生全面参与社会实践。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上,要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五)加强会计法规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工作是一种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是道德与方法并重的职业。一方面,通过会计法规教育,使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相关法律和法规知识,培养学生高水准的职业判断能力,防止滥用职业判断,坚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另一方面,利用课堂和业余时间,通过正面讲授以及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相关方面的专家,通过实际讲座来引导学生建立诚信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做一个守法的社会人和职业人。
综上所述,在新的会计环境下,高校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了,作为会计教学人员这项工作我们应摆在首位来抓,尽快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投身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邵瑞庆、曹惠民、张维宾《会计教学法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
[3]刘书兰.构建基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创新教考模式[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