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学德育教育应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随着中学德育教育的不断推进,笔者更深刻认识到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完整的道德过程包括知、情、意、行等环节,一定的道德知识和规范,只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并外化为道德实践,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才意味着个体道德修养的提高。这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即为“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和德育目标的最终体现。
实践出真知。初中道德教育离不开生动活泼的实践。而近年来开展的学生实践教育不少是流于形式的,没有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应积极拓宽实践育人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中确立主体意识,塑造自由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遵循这一规律,学校应注重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文化素质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系列德育创新品牌,培养一系列优秀德育实践团队,建设了一大批德育活动课题,努力将“无形”的思想教育转化为“有形”的具体活动。如积极发挥共青团作用,定期组织参观各类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和祭扫烈士陵园及到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等。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的。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然,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多样、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因材施教”,不再让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不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应该将其落实到我们每一个科目的教学实践中,调动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我国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步伐,让孩子们在德育教育的春风中快乐、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杨继普。当前中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8,28(2):75.
[3] 马建之.关于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湖北社会科学,2002, 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