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评比表彰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名师,初衷就是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发展。名师评比本没有错,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使这些名师在起着示范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为名师,家长择师慕名而往。开学报名,家长领着孩子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指名道姓择教师,同样的教学班,一些学校名师的班容量达70、80人,是其它班的2倍。由于班额过大,增加了教师工作量,致使教师难以统筹兼顾学生,批改作业、学业辅导等名师重在优生,对待其他学生只有走马看花、了了从事。名师厚此薄彼育人,就会影响诸多学生学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错务认为,孩子交给了名师,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于是放松了家庭教育,任着孩子信马由缰。要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培养,如果缺失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也是有缺陷的。
因为名师,耀人的光环使一些名师忘乎所以,自感高人一头,在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中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他们开始贪图享受,失去了敬业和奉献精神,拿名师身价去换取好处。教学评比要奖金,外出考察要名额,年度考核要优秀,不能如愿,就耍脾气使性子,牢骚满腹、消极怠工。
不仅如此,他们还利用名师的显耀身份向学生家长要好处,家长常走动、接吃喝的,对其孩子教学辅导、编排座位等等另眼相待、关爱有加。否则,学生座位边缘化,教学辅导也是被遗忘的角落。学生刚刚说:“初中三年,我一直坐在教室的后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次调整座位,都没有我的份儿,在班主任心里,已经没有我这个贫困生。”
因为名师,所在班上学生有一种与众不同优越感,他们深知,是有了当局长、当主任、当老板......的父母才挤进名师班上的,有名师任教,又是贵族学生,自然鹤立鸡群,高人一等。学生有了这样的心态,难免张扬跋扈、狂妄自大,不利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那些无缘名师的学生,也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他们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这种畸形心态,同样不利他们健康成长。
都是名师惹的祸,如何避免名师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学校、家长、教师都要正确对待名师。学校要尽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分班时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搞特殊化,努力使教育均衡,并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名师教育,培养他们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品性。作为学生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全指望名师育子,理解名师当然可贵、但决不是万能的道理,更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家长培养道理。肩负起育子成才的重任。身为名师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不骄不躁、自尊自爱,无愧于名师称号,把“名师”作为动力,不断进取,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