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眼与素质教育,从教学环境和学习主体上,提出教师应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教内容,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体地位、激活课堂、自学、强化。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夸美纽斯也坚定地认为:一切成长,一切学识,一切发展都来自于内部,教育的作用在于对这种发展进行引导和指导,使其有所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像填鸭似的向学生灌输知识、道德… …无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的心灵当作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课堂于学生。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激发自学的兴趣,提高自学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参与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的“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文中只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2.以情激趣: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3、以境引趣: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4、以读生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故乡》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树立自学的信心
教学时,应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来使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
教师应以学生的身份与学生共学。多放手,少控制;多鼓励、少批评。如教学《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时,我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课堂上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我轮流到中间充当每个小组的成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我惊喜地发现连班上的后进生也都开“金口”了。这样,同学们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强了,思维也活跃了,那节课确实上得蛮成功的!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在堂上“你讲我听”的思想束搏,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等方面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