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如何运用多元思维的理论,开启学生写作思路,深化学生写作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异彩纷呈,并出现思维上、认识上的顿悟,闪现出灵感的火花,使文思之泉充满灵秀之气。
【关键词】写作思维个性化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但在实际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把写作当做一件难事、苦事,学生作文,苦于无话可说或思路不畅,特别是写作议论文,更是如此,常常苦心积虑、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去写作,但也如同挤牙膏一般,即使勉强写出来,文章也是认识肤浅、立意陈旧,大多数学生把议论文的写作视为畏途。高中阶段,写作训练、高考作文的重点皆为议论文,因此,指导好、写作好议论文,应成为师生共同研讨的课题。
学生为什么怕写议论文,或者写不出较高水平的议论文,谈“议”色变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维呈现单一性、直线性,缺少发散性、求异性。要改变现状,打通学生写作思路,消除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显而易见,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应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上多做文章。
现代教育科学指出:所谓发散性思维,即主体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一个问题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运用假设、推测、联想等形式生成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散思维。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它可以发现新事物;从人文科学角度看,它可以突破陈见,创立新理论。对中学生来说,自然科学上的创造发明并不容易,但在作文写作上培养创造性思维并非不可能。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就此方面做了初步尝试,深感从思维方式上对中学生进行作文立意训练,可弥补中学生认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使思维世界展现出一片新视野,使学生看到不曾发现的新天地;甚至出现思维上、认识上的顿悟,闪现出灵感的火花,使文思之泉充满灵秀之气。
一次,在上写作课时,我用投影出示了“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理。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者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庄子·天运》)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弄通弄懂这则材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同一材料,观察的角度不同,思维的指向也不同,立论的角度也不同,就这一材料,我们按如下四种思维指向分析,看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一、顺向思维
指思维循着原材料所告诉给读者的直接指向考虑。学生清楚了这一要领后,开始了思考,一会儿,一位学生开始发言:“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不顾自己的实际,盲目模仿,结果比以前更丑,可以从‘盲目模仿要不得’这一角度立论。”一位学生紧接着说:“东施模仿西施后,乡邻们都避开了,可她仍在模仿,可以从‘东施无自知之明’这一角度立论。”
听了上述两位学生的回答,我笑了,并说:“上面两位学生从东施的行为角度作了顺向思维,那么,谁能从东施乡邻们的角度再做分析呢?”教室里一时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不一会,一个女学生站了起来,说:“东施乡邻们象对待瘟神一样避开了东施,为什么就不去帮助她、关心她,向她指出呢?因而,我认为可以从‘莫做东施乡邻,奉献一点爱心’这一角度立论”。这一学生刚坐下,教室便响起了一片掌声。
二、纵向思维
指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推理和引申。提出这一问题后,我进一步明确,纵向思维是在顺向思维的基础上作深层次地思考,同学们能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析?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积极思考,好一会,还未有人发言。这时,我微笑着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西施的美在哪里呢?”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在于她的天生丽质,”我因势利导,说:“回答很好,西施之美不在颦,而在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颦是因为她心口痛,但东施却不明其理,误将表面的东西当作实质的东西……”,我的话未说完,一位向来才思敏捷的学生站了起来,笑着说:“老师,我明白了,可以从‘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会出差错’这一角度立论”,学生们都笑了。
我紧接着问学生:“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去模仿西施,东施会被人嘲笑吗?她会变得更美吗?”,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东施不会被人嘲笑,但也不会变得更美。我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东施为什么不会变得更美呢?”,还是刚才发了言的那个女学生举起了手,我示意她发言,她眉飞色舞地说:“我认为一味模仿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因而,可以从‘美需要创新’这一角度立论”。
三、横向思维
指对联系原材料以外的内容进行思考。听我介绍完这一概念后,一个学生就举起了手,说:“东施效颦给人留下了千古笑炳,而现在社会上也有些人不考虑自身实际,有些单位不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借改革之名,盲目模仿他人,盲目模仿外单位的做法,即所谓先进经验,其结果越学越糟,甚至失去原有特色,若邯郸学步,贻笑他人,这类事情,比比皆是。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从‘东施效颦’给我们的启示这一角度立论”
四、逆向思维
指取与原材料相反的观点,进行求异探究。它的主要特征是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作为求异思维的一种特例——逆向立意,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从培养中学生思维的角度看,它可以使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广阔而又深刻,灵活而又敏捷,新颖而又独我。我仍以此材料启发学生。
一位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站起来说:“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不模仿,那么她就无希望使自己变得美些。这比起那些生得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现状的人,不是更有自知之明吗?我认为,可以从‘东施有自知之明’这一角度立论。’这位学生的话刚说完,她旁边的一位男学生就急不可耐地站起来发言:“我赞同前边同学的意见,再说,要模仿就难免会失败;可是,不模仿就永远不可能提高,不可能改变现状。东施的失败,仅仅是技术上的失败,只要她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总会成功的。我认为,也可以从‘东施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改变现状,大胆模仿的精神值得提倡’这一角度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