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智力平常的孩子考进名校,一群智力平常的孩子80%左右跨进重点大学,他们既不是因为上课外补习班,也不是因为题海战术,而是因为有1000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教材、笔记的经历。
关键词:课外学习方式;阅读
1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最近,《知音》海外版刊登了一篇介绍美国青少年高尔夫球赛冠军丹尼的文章,刚上初中时,丹尼的智商测试比同龄人低了很多,一道数学题,老师要讲五、六遍他才能听懂。为弄清楚智商是否决定一切?丹尼的父亲罗恩对120个行业的精英人物的成长进行认真分析和反复对比后发现:智商与将来的成就根本没有相关性;所有精英人物,无一不是投入大量的时间,通过刻苦练习成功的。
罗恩在一本资料上看到:走红之前,甲壳虫乐队在酒吧中演出过10000个小时,创立微软公司之前,比尔·盖茨编程超过10000个小时,毕加索、莫扎特、乔丹都有超过10000个小时的训练。
罗恩决定让丹尼从最差的科目阅读下手:“让他读上10000个小时!”经过7个月近1000个小时的坚持,丹尼在期末考试中,阅读居然得了一个A。进入高中,丹尼继续坚持阅读,由于理解力增强,他的其他功课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年级最拔尖的学生。2011年5月,丹尼因成绩优异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我国的中学生,高中三年总计1012天,除去正常的上课时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学习,都不可能达到10000个小时!根据我国国情,一个高中学生要彻底改变学习状况,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呢?
2课外学习方式的选择
目前,常见的课外学习方式有三种:课外补习班、题海战术和阅读。
2.1课外补习班:见效快!特别是对其它学科优秀而只有一个学科差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常常立竿见影。但只有短期效应,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外补习班对学生:第一.这是一个沉重的思想和精神负担! 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一位学生,以他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完全不需要进行任何课外补习就可以成为特优生,但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理驱使下,让他初一的周末补数学、英语,初二、初三的周末补数学、英语、物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星期六、星期天的午休几乎与他绝缘,因为心情郁闷,他经常将自己的头发剪的奇形怪状,有时甚至用笔将自己的手腕戳得鲜血淋漓。第二.课外补习很容易让参与者产生依赖,学生一旦发现补习班的老师比自己的任课教师优秀,他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课外补习班的老师身上,课外补习一旦停止,连补课前的状态都无法找回。第三.小学、中学可以通过课外补习的方式提高分数,大学怎么办?工作之后到哪里去找补习班?
课外补习班对社会:这是典型的拜金主义。老师为什么补课?挣钱;学生靠什么补课,花钱。个别老师为了生源,在课堂上糊弄学生;个别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参加他的补习班,通过评优逼迫学生;个别家长为拉拢老师,主动将孩子送入“虎口”。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那么一点素质教育的影子,课外补习班则荡然无存,他们的目标是分数、分数、分数!这种应试教育背后的“应试教育”很可能就是“创新人才缺乏”的罪魁祸首[1]!
2.2题海战术:这是一种屡试不爽的课外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强,通过题海来改变学习状况还是比较见效的。
但是,做着永远做不完的题目,很容易把他们变成只会解题而没有想象力的人,应变能力被试题挤占得荡然无存,从而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犯低级错误!我教过的最聪明的学生为高06级的邬孝芳,她05年3月才决定参加9月举行化学竞赛,居然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由于时间紧迫,我只好投其所好,依据她喜欢做题的特点直接让她跳进题海。冬令营选拔赛在川大举行,川大的老师们对她在选拔赛中表现出的天赋赞不绝口,有机题框图题不严密,全省的参赛选手只有她发现,并将其改正,最后得出正确结论。选拔赛中邬孝芳的理论成绩全省第六(与第五名非常接近)。实验是苯甲酸钠的合成,考前所有参赛选手都练习过两次,在两次练习中,邬孝芳不仅做得快而且做得好。只要她实验发挥正常,入选四川队(前五名)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实验中有一步是加活性碳脱色,老师让大家多加点,她不作任何思考就往容器中添加,导致产品颜色偏黑,只好重结晶,最终产品颜色倒是符合了要求,但产率实在太低,她的竞赛之梦彻底破灭!
相信题海战术的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陷入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泥潭,这种希望在考场上碰到原题的想法是一种典型的投机主义!
2.3阅读
阅读作为自主学习的核心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见效缓慢!也许正是因如此,才一直不太受中学教师的重视和中学生的欢迎。
牛津大学用20年的时间对近2万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6岁时喜欢阅读的女孩长大后获得经理级别职务的可能性为39%,不喜欢阅读的只有25%;16岁时喜欢阅读的男孩长大后获得经理级别职务的可能性为58%,不喜欢阅读的为48%。因此他们得出阅读是事业成功的敲门砖的结论[2]!
笔者在十二年的时间里对四届学生进行试验后发现:在课外,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学生,不但越学越好,而且常常出其不意,关键时刻一鸣惊人!
3改变学习状况的1000小时规律
3.1无心插柳
99年,我遇到第一个喜欢阅读而且特爱问问题的幸运学生——康永君,说他幸运,是因为他本来没有考我校02级实验班的资格,由于他的初中同学王乐成因病放弃考试,留下的空缺正好被他顶上。当听完我对化学竞赛的一通“神吹”之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班上宣布:“将来我也要进冬令营!”同学嘲笑他:“你要进了冬令营,我将名字倒着写!”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康永君不仅物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而且维持了两年的班级前三名,化学竞赛成绩如下: 全国初赛 冬令营选拔赛 决赛暨冬令营 四川省第十一名 四川省第五名 四川省第一名、获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康永君的成功纯属误打误撞,特别是他在决赛中的表现,让人难以想象!
3.2有心栽花
为什么康永君会越考越好?通过反复对比与分析,我豁然开朗:康永君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我对这一发现感到无比的振奋!
02年,又一个幸运儿落入我的视野,他的幸运体现在:如果我校05级只招收一个实验班,他就考不上,而我就遇不到他。这位学生名叫何东军,他刚进高中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中考结束后的暑假,他阅读了全部高中数、理、化教材;第二.做事干练,动作迅速、麻利。第一次化学测验,很多同学还没有做到一半,他就做完交卷了!有同学羡慕的问他是不是吃了催化剂?
听完我对化学竞赛和康永君的一番“狂吹”之后,何东军对化学竞赛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留下一张写满错别字的条子在我的办公桌上,最后一句是:“我一定要进东林营!东林营!东林营!东林营!”。他的这种愿望,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吗?依据康永君成功的经验,何东军的指导方案就可以量身定制了。我要求他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阅读化学竞赛知识以及与化学竞赛相关联的知识,比如高等数学、原子物理、生物化学、药物学等。在此期间,我一直压制着他想做竞赛题的欲望,直到考前三个月才给他做。最终,他不仅物理竞赛获全国二等奖,而且维持了两年的年级前五名,化学竞赛成绩如下: 省级赛区 冬令营选拔赛 决赛暨冬令营 四川省第二十七名 四川省第五名 四川省第一名、获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