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教学做合一”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初探
“教学做合一”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初探
来源:互联网 sk011 | 蔡朝军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教学做合一    农村中小学    教师培训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在批判旧教育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批判性,创新性,实践性,主体性,灵活性等五大鲜明的理论特征,对于当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做合一”的指导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要转变培训理念,以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学员为中心,开发乡土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农村中小学 教师培训

  一、“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及理论特征

  (一)“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最初是由“教学合一”发展而来,它是针对当时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1],教学分离的情形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不仅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生活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方法。他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各不谋相的过程”[2]。“‘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免去瞎做、瞎学、瞎教,”【陶先生又进一步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3】。

  陶行知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教学做合一理论是在1926年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后来,在1927年的《教学做合一》一文中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4】,“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5】“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6】。教学做合一,是以当下生活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教与学都是为了做,为了实践,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其核心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在生活中获取改造自身和社会的创造力。

  (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特征

  1、批判性 “教学做合一”的鲜明特征是它的批判性,它是陶先生在批判“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践的传统旧教育,在批判“洋八股”的过程中产生的光辉命题。他认为传统教育是“老八股”,洋化教育是“新八股”, 无论是“老八股”还是“新八股”,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无关,学生学习这些东西根本排不上用场。因此,他对这种传统的教条主义的读书方法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和严肃的批判,例举了死读书、读书死的弊端和危害,以唤醒书呆子和挽救儿童,将中国学生从几千年来旧的腐朽的教学方法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

  2、实践性 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核心特征,“教学做合一”是基于“做”上的“教学做合一”;“做”是“教”、“学”的依据,是教与学的中介、桥梁,是“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性就体现在“做”上。陶行知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要求在做中求真知。他曾以学游泳为例,认为只有下到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并将“教学做合一”作为晓庄师范的校训,而且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努力贯彻实践性原则。他主张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习相结合,甚至提出学生离校半年后,经考察合格者才发给毕业证书,并为此建立师范教育的主脑——中心小学,竭力推崇中心小学的价值。

  3、创造性 陶行知在对“教学做合一”作出解释之后,为防止人用“做”当招牌而盲行盲动,就给“做”下了一个定义:即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特征:(1)行动; (2)思想;(3)新价值之产生。”【7】凡事一边做,一边想,必然创造新价值。基于新价值的产生,他进一步阐明,“教学做合一之‘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8】。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中的做,不是假做是真做,不是小做是大做,不是骗人骗己的做,不是盲行盲动的做,而是相教相学的做,是手脑并用,是注重实践反思的做,是追求创造性的做。

  4、主体性 陶行知在解释为什么教与学应当合一时,提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他说:“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管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9】。“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10】。这充分说明陶行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来促进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5、灵活性 陶行知在晓庄师范是一再强调:“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11]。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要差别地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墨守成规,随机应变,灵活实施。不仅教学做的方式方法要注意灵活,而且要教什么,做什么,学什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学做合一的五大理论特征是紧密联系的,批判是立论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而批判与创新又都离不开实践,没有实践的批判与创新,只能是浮于表面抑或空谈。创新是主体性和实践性的追求,主体性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灵活性则贯穿始终。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历史上曾被大力倡导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早期师范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于国于民有用的教育人才,而且“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发展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办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师范教育已为教师教育所取代,“教学做合一”理论所体现出的理论品质对当今的教师教育仍不乏借鉴意义。

  二、教学做合一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形势的转变,教学做合一理论对教师教育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强调学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员批判反思能力的培养;强调培训课程要与教师实际教学情境相联系;强调变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灵活有效处理教育事件的能力等等。以此为标准,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在培训观念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积极的思想意识对行动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观念上已经习惯于“专家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培训模式,理所当然的以为教师培训就应该是专家主导一切,学员只不过是知识的容器,认真听讲,做笔记即可。对待培训,多是当做一项“任务”加以应付,很少有教师将其与自身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至于批判与创新,大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有人去变更自己的实际行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目的不明确,缺乏时效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观念上的障碍没能彻底扫除干净。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糖料《中国糖料》
《中国糖料》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406/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综合...
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创刊于1965年,是教育部所属的全国惟一的高等教育指导性、综合性期刊。本刊是教育部及各业务司与高等学校沟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其前身是创...
中国井矿盐《中国井矿盐》
《中国井矿盐》(双月刊)创刊于1970年,由全国井矿盐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盐业协会主办、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 《中国井矿盐》主要报道食盐专营、...
教学月刊《教学月刊》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月刊)创刊于2010年,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以“为课改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宗旨,注重理论指导,突出实践应用,立...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032/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书法赏评《书法赏评》
《书法赏评》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313/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鉴赏评析、...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