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度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我校在不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相悖的情况下,充分发动广大教职员工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共同参与,制定了遵循校本实际,体现办学个性和特色,包括教育、教学、科研、行政、人事等方面工作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个方面有了重点突破,基本形成了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些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中,具有如下的特点:
1、统一性。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了本校内部自主管理的最高规范——学校章程。其它管理处室、年级组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均由此衍生而来。注意了大与小的统一;同时,平级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也注意了相互照顾,同声说话,防止了相互矛盾,相互抵触,奖惩制度轻重不一。
2、稳定性。学校大小管理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就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朝令夕改,不会因人而改。即使必须有所修改,也要有一定的程序,得到相关人的同意。便于了教职员工对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习惯性的遵守,也方便了管理者的工作,减少了学校内部不必要的意见和矛盾。
3、实用性。学校章程、和各种制度的制定,遵照了校本实际,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反应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样的制度,得到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可和支持,很好的起到了管理的作用。
4、共识性。学校章程、学校各处室以及年级组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是某一个人的意志体现,而是相关人员或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有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和智慧。这样的章程和制度使教职员工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制度就会被自觉自愿的去遵守。
学校方方面面的制度很多,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自律。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照顾了与“人本化”、“目标化”管理的关系。各级管理者,把制度管理同情感管理、静态管理同动态管理、终端管理同过程管理、领导管理同全员管理相结合,真正地做到了科学管理。
四、坚持“细节化”的管理
校长在两年前的教职员工大会上,公开向全校教职员工推荐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不久,提出了把“小事做靓”的工作思想,要求学校各部门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关照小事。于是“细节化”的管理理念在我校兴起。
“细节化”的管理就是把细节贯穿在平常的工作管理当中,在从上到下的工作要求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制度的建立方面、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出来。把“细节化”的管理理念融合进“人本化”、“目标化”、“制度化”的管理理念中。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细节与制度。首先,把平常生活和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细节管理制度化,不放过任何一个部门管理制度方面的小事;其次,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从上到下,由宏观到微观,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没有漏掉任何一个管理方面的制度,所定管理制度细致入微,没有大而化之。
2、细节与责任。学校行政及处室、年级组把细节的管理与责任感相联系起来考量,关注工作中的细节成了每一个教职员工的责任,将责任感体现在细节之中。要求每一个教职员工固守自己的责任和岗位,并通过细节化的工作完成好责任。同时,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白,疏忽了细节,就要为责任付出代价。
3、细节与工作。学校工作无小事,每一项工作都是由一个个环节或情节构成,要求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对待这每一个环节或情节,不可认为事小而敷衍应付或轻视,要求教职员工的工作细心一点点、勤快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精明一点点、做好一点点,“细微之处见精神”,从而形成重视细节的好习惯。
4、细节与目标。学校不仅有争创市级重点中学的大目标,各处室、各年级还有自己的目标,各班级还有小目标;有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有中短期的发展目标。无论什么目标,都是由一个个细小情节和环节构成的,都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把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做好。大目标的实现,是许多小目标实现后的结果。看重远大,但更重视眼前的每一个细节。
总之, 学校以提高质量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一个中心(创重),两个重点(质量、特色),三个关键(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四大举措(规范、沟通、激励、形象)的工作思路,树立‘德育名片’思想”,努力把四十二中办成有个性、有特色、有质量,“渝中半岛的一块绿地、喧闹声中的一方净土、优质教育的一颗新星”这样的一流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