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人文元素·人文环境·人文评价 ——课程教学视野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探索
人文元素·人文环境·人文评价 ——课程教学视野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探索
来源:互联网 sk006 | 王利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课程教学    人文素养     人文元素   人文评价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三、转变课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

  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是暗含于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氛围、精神、气度,是一种有效的无形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课堂上的人文环境,其实是另一种人文素养教育形式。

  创设课堂上优良的人文环境,首要的是要建设师生互敬互爱的、互信互助的关系。我们看到,很多教师来到课堂上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与同学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更谈不上互信互助。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以对自己孩子一样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并从学生职业发展、人生幸福的高度真诚地帮助学生。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师”、“爱其师”。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土壤。

  创设课堂上优良的人文环境,要注意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当今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很高,动手发现新鲜事物的心理迫切,所以,他们愿意听看音频、视频类材料,网络、影视是他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他们对于色彩、声音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在人文素养教育的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法将不再成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受器官,使之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丰富的声光电手段,亲临现场的体验、操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学习热情,而这也是创造力的开始。

  同时,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采用现场教学、讨论、对话、辩论、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真相,引导学生自省自悟,唤醒他们内在的人文需要,帮助和鼓励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3]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发现真理的欲望,也都有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创造灵活的组织形式,激发并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热情,渐渐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岗位意识,在专业技能习得中养成优良的人文素质。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教学互动中,将人文素养的溪流静静注入学生的头脑中,然后成长为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人文素养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要致力于教学的民主性、启发性、多样性,营造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同学生交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专业技能的探讨,师生之间达成密切的理解和信任,在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宽松、融洽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素养教育。

  四、锻造一支具有崇高师德和较高人文水平的课程教学实施者队伍

  教师的信仰和道德原则,制约着他培养人才的质量及创造的精神产品的质量。这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深怀育人意识,饱含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率先垂范,将人文主义的光辉发扬光大,成为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的真正实施者。“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4]我们必须注意纠正部分教师对人文学科与人文素养的漠视、蔑视乃至偏见,使他们正确认识人文素养在学生长远发展中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高职院校的理工科专业技术教师要多学习一些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适应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发展趋势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要明确,教育是一个塑造高素质人才的、创造完美人生的灵魂工程,是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样,教师的教育任务就不只是“授业、解惑”,而更重要的是“传道”,即人生方向和灵魂心性的指引。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契机。同样的45分钟,由于教师秉持不同的教育理念,其长期的教育效果或许将是天壤之别。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有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显性效果,更有人格影响、心性熏陶的隐性效果,而且后者对于学生一生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超越前者。

  当然,这就对为人师表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装得体,讲礼貌,懂礼仪,尊重他人,尊重学生,语言睿智,气质优雅,向学生呈现良好的外在形象和道德素养。在精神面貌上,要体现出积极有为、自信乐观、爱岗敬业、清新健朗、崇尚独立、热爱奋斗的良好状态。在价值取向上,要体现出教师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世界、国家及社会的深切关注,对困难和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信念。在学术素养上,要体现出思想独立的精神,表现出不崇尚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求实精神,表现出勇于探索、无穷地发现真理、靠近真理的发现精神,表现出破除守旧,勇于改革的、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而这一切又要以高超精湛的教学组织技巧、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扎实严谨的专业能力为基础。对于一个专业不精、教学能力差的教师,实施人文素养教育也是一句空话。

  五、改革课程教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发挥导向和杠杆调节作用

  考核制度在教育活动中起到导向和杠杆的作用,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配合以科学而全面的课程教学考核方法。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采用笔试、实践操作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人文素养的考核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方法,多层面、多渠道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一,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考察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观察学生是否衣着得体,自信乐观,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否尊重教师、同学,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否遵纪守法,不迟到,不旷课,不骂人,表现出对学校制度等的认同;是否充满责任感和爱心,同情弱势群体,具有平等意识、法制意识等等,根据日常表现给予不同的等级评价。

  其二,通过学生在考试、作业、操作、实践中的行为表现,考察学生的专业人文素养。学生在专业课课堂上表现出的关于本专业的人文要素的理解,关于本课程所授内容对于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积极意义,专业技术的功能及其有限性、工具性的认识,对自身专业所负的责任与使命的理解、对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等的理解。在实践操作中,是否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在团队中互帮互助;是否能够遵守设备操作规范、职业操守,表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是否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不断追寻的探索研究精神。

  其三,通过课堂内外综合表现,考察学生的核心人文素养。关于更深层次的核心人文素养,美国加州高等教育审议委员会指出:“即知识面广,富有自信心,善于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和国际眼光,研究过多种文化,并经历过为大众服务的实际锻炼”,值得我们借鉴。[5]我们认为,为了把课程教学的人文素养评价工作做好,可以在平时成绩中专设人文素养考核专项,在试卷中专设人文素养考核题目,也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测试模式,精心设计本专业的人文素养测试卷。将这些成绩、评价一并纳入本课程的期末总成绩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主动提升综合素质的自觉性,适应了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贵州林业科技《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林业科技》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09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
宁波节能《宁波节能》
《宁波节能》(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宁波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宁波市节能协会、宁波市节能监察中心主办的刊物。 《...
生物技术世界《生物技术世界》
《生物技术世界》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的部级、国内目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性商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672/Q、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2060),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向国...
中国农业教育《中国农业教育》
《中国农业教育》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572/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热点我...
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
《实验室科学》(双月刊)是由南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刊物。 《实验室科学》本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科教兴国...
美术向导《美术向导》
《美术向导》(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本刊是初中级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和师范院校师生的普及类美术技术为主的部级刊物。 《美术向导...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