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对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将英汉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关于自己母语词汇内涵意义的知识对英语词汇内涵意义学习的影响,然后从教学角度借助母语迁移理论分析英汉词汇的内涵意义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应研究成果首次提出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合理化建议,重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成效,对于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对比分析;词汇内涵意义;母语迁移 0 引言
英语语言学家D.A.WILKINS 有一句名言[1]:“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可见,词汇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基础。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写作时会误用词语,听力中最难的是词汇,阅读理解中影响阅读的是词汇,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而词汇内涵意义的学习更是困难。本文主要借助于母语迁移理论分析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词汇教学的合理化建议,满足英语教育教学的需要。 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分析 内涵意义是指超出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如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褒贬等。它是建立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之上的、受民族文化所制约的一种词汇的隐含和延伸意义,是不同民族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在语言中的反映和体现[2]。所以,一种语言的内涵意义是和以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密切相关的。将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词语的内涵意义的差异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词语表面看是相等实际内涵意义部分相同
比如说,要表达“female parent”这个含义,在中英文中的表达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部分区别。在汉语中,人们用“母亲、妈妈”来表达;而在英语中,人们用mother来表示。在中国人眼里,“母亲、妈妈(mother)”表示“温暖”、“温柔”、“善意”等意思,一些作者在诗中用“祖国,我的母亲!”,他们视祖国为母亲,因为他们就像生活在母亲的双臂下,感到亲切而安全。然而,在英语中,当人们要表达“祖国”时,他们通常用“native country”。又比如汉语的“红”和英语的“red”,在英语中,用诸如to become red-faced或face turned red来表示尴尬,正如汉语中的“脸红”,但是中国的一些英语学习者不容易理解含有red的一些表达,比如说to see red、to wave a red flag等表达,它们都与人们的情绪有关,前者表示“生气”或是“暴怒”的意思;后者表示“做一些使别人非常生气的事”。然而在中国人的眼里,to wave a red flag通常表示胜利的意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汉中的词语看似完全对等,实际上只是部分相同。
(2)词语意思表面相同实际上内涵意义不同
汉语中的“劳动者”一词,它包括从事体力的劳动者和从事体力的劳动者,它的内涵意义是积极的;而英语中的laborer通常指做非技术性的、需要付出很多体力工作的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比如Confucius一词,在西方国家,当人们提及这个词时,他们会认为孔夫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在他们眼里以及历史上许多普通大众的眼里,儒家思想被看作是几千年来中国文明史上哲学思想的结晶;而在中国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夫子”被认为是衰落、封建思想的代表,如今,这个词有时还有贬义的含义。例如,He is a Confucius of the modern society. 这通常带有讽刺的评价,表示这个人很书呆子气。因此,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意义看似相同,它们所指的内涵意义却不同。
(3)同一事物词语一种语言中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而在其他语言中不具备
汉语数字“七”没有内涵意义,英语数字seven 却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基督教认为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万物(Seven days in Creation), 希伯莱人喜欢用seven起誓,他们常说:“to co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ven things”,希腊有“希腊七贤”(The Seven Sages of Greece)和“七大主教”(The Seven Bishops)之说。
同样表示“羊”, 可以用sheep和 goat表示。比如说,要翻译“羊年”,可以译为the year of sheep或 the year of goat。这两个词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对这两个词有明确的区分,sheep温顺善良,含有正面意义,goat 淫荡邪恶,含有负面意义。因此,中国初学者或是没有经验的翻译者,不懂sheep 和 goat 的内涵意义,很可能会误用词语而影响表达。
再比如blue 这个词,在汉语中只是表示“蓝色”,而在英文中,除了表示颜色的蓝色外,还有表示“极其忧伤或沮丧的情绪”,例如,have an attack of blues(觉得伤心),blue music;此外,blue 还可以表示贵族身份,blue-blooded就表示“贵族世家”,然而这层含义在汉语中不存在, 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如果不懂得像blue这个词的内涵意义时,在学习时就很难理解其含义,从而阻碍学习者的学习。
(4)词语不同而表达涵义相同
在汉语中,人们常说:“你真熊!”。在这句话中,人们用“熊”来表示“懦夫、软弱、窝囊”,因为在汉语中,“熊”这一词有表示贬义的这些内涵意义。然而在英语中要表示这层含义,通常不用bear 这个词,而用chicken来表示汉语中“熊”的内涵意义,因此英语中这样说You chicken! 所以,可以看出两种语言中的用词不同,但却可以表达相同的内涵意义。
2 词汇内涵意义差异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看似完全对等,内涵意义只是部分相同;有些被认为是意义相同的词语,其内涵意义不同;表示相同事物的词语,在一种文化中有内涵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英汉两种语言中词语虽然不同,但是可以表达同一种内涵意义。在许多情况下,中国的学生习惯于用汉语词汇来代替英语中的表达,尤其是当他们用英语表达有困难的时候。从教学角度看,这一现象与母语迁移密切相关。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迁移的积极作用,就能帮助学生克服因母语负迁移所引起的困难。
语言迁移作为一种迁移现象,始终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迁移原来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如果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知识、经验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通常会导致错误的发生。在传统的语言迁移中,研究者主要研究学习者所产生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生是因为学习者将他们母语中的知识迁移到第二语言中。事实上,当学生学习词汇时,经常受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比如,中国学生会造这样的句子:She is as mild as a sheep. 而英美国家的学生会用如下的句子表达相同的含义,She is as mild as a dove.中国学生之所以这样表达,是因为受到汉语中“绵羊”的影响,他们认为这一词与英语单词sheep 是对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