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学校体育因素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浅谈学校体育因素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李晓晨 黄若华 李劲夫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体育教育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与良好培养、开展和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最佳选择。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与教学任务应是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体育教育文明的良好有序环境及和谐优雅氛围,努力追求与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全方位、多元化的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增强体质与心质,良好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德、体、智、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祖国和谐发展强大的建设者与保卫者

  学校体育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中始终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受时代环境的局限,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社会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而偏离了增进学生健康这一核心价值目标。建国之初,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判断基本上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表现为从阶级性、导向性、工具性的角度来看待学校体育价值和界定学校体育的社会职能,强调学校体育的国家性、人民性和统一性,并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过于强调社会的需要,强调体育教学的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原则,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增强体质的主体需要。在此基础上表现出以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价值判断与追求,由此也导致了我国学校体育过分注重竞技运动技能,并长期占据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实践的主流。而“文革”前后,在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下,原本不应该由学校体育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与竞技体育专业技能的各种功能,更是干扰了学校体育对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基础教育界应试教育的客观大环境,长期而又潜移默化影响到和制约着学生的主观小环境。现如今是社会素质教育彩旗飘飘,学校应试教育红旗不倒。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不和谐现象,其关键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与学校的培养机制出现了严重的失衡问题。一方面,学校忽视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和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而且还能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不顾中小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心理素质是否具备条件,无限度的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争,片面追求重点学科成绩和升学率。我国中小学生不但每天都是学习、再学习,而且还要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当天学校各学科教师所布置的各种学习任务;这还不排除节假日学生家长巧妙地“配合”学校,对其子女在学习方面全方位、多元化、层层加码的特殊“关心与照顾”;尤其是每年的中、高考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广大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放松和调整因繁重的文化课学习所造成的身心疲惫。长此以往,学生肯定是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时间、机会、次数等明显减少,参加社会实践的科学认知能力明显不足。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不堪重负与重压,其结果必然直接导致身心健康质量水平不断降低,身心免疫功能严重紊乱,防御体系遭受重创,身心疾病不断增多。在这种恶性与无序的“无政府”状况下,学生的学习素质肯定无法正常发挥其科学的功能效应。多年以来,基础教育界所发生的这种不正常、被扭曲的教育现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权力被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随意与无情剥夺,学生自己无法自主选择和安排,其后果直接造成学生体质与心质的连年持续下降、身心健康的日渐透支,这引起了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但“学校体育到底是应该以技术学习为主,还是应该以发展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的两种观点却并不完全统一。时代认识的单一性、局限性、片面性、盲目性,使人们在两种观点的取或舍之间摇摆不定,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对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在实践层面的统一与努力。而这一时期,盲目照搬国外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也让切实增强学生体质的追求难以取得良好的科学效果。显然,探索具有中国学校体育特色,符合中国教育现实和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学校体育科学发展模式,切实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才是正确和应该的价值判断和发展思路。有什么样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体育实践。以往学校体育中出现的教学内容单调、方式枯燥、方法简单,使原本充满生气活力的体育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由此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也比较陈旧,千篇一律,往往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美育的积极因素和新体育思想理论的运用,忽视了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所赋予体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风格与特点,忽视了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一来,一方面,泯灭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原始本能的主动意识和良好愿望,扼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在体育运动认知实践中创造力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因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倾向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授,例如田径、体操、足、篮、排球等,而忽视了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的传授,同时又很少注重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科学教育与综合健康素养的良好培养,结果造成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健康素养是低能与弱智,在身心健康意识和健康观理念等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限性、片面性、盲目性等现实中所存在诸多问题,极不利于学生的德、体、智、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各种能力的和谐提高,这还谈何学生品、健、学、美、劳兼优,快乐、健康成长呢?尽管,我们的学生经过了十多年的体育技术技能系统学习,但由于与青少年身心客观自然发展科学规律特点的背离,从而导致了学生体育兴趣的缺乏,也错过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绝佳时期。

  众所周知,我国素质教育的疲软,一直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软肋。剖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界受我国特有国情体制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和制约所造成的。而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自然要以学生健康的体质与心质作为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各种能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保证。在全球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社会和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应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科学指导思想,使其在实践和效果的层次上真正落到实处。着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学校体育教育新格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着眼于学生学校阶段的学习与成长,还应兼顾学生离开校园以后的健康与发展,用不断增进的健康体质为提高生活质量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奠定身体基础。我国数十年的学校体育发展历程已经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证实了这一点:发展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应该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山西文学《山西文学》
本站致力于《山西文学》同类杂志信息整理收录。本组稿中心并非安徽化工杂志社官方网站!投稿请联系杂志社,文章是否采用以杂志社的官方通知书为准。 《山西文学》...
新体育《新体育》
《新体育》杂志,月刊,于195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
新疆电力技术《新疆电力技术》
《新疆电力技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
少林与太极《少林与太极》
《少林与太极》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河南省体育局主管,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杂志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自动化博览《自动化博览》
《自动化博览》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516/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海外传真...
美成在久《美成在久》
美成在久》杂志,双月刊,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