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刘学活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跳深练习、适宜高度、立定跳远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跳深练习是典型的超等长练习,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跳深练习的高度是影响冲击负荷的直接因素,因此,跳深练习高度的掌握决定着肌肉弹性能的利用率、决定着下肢爆发力的发挥、决定着专项成绩的提高。所以,选择跳深练习适宜的高度是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重点对同一批初中生(男女各30人)在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方面,应用实验法、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跳栏练习的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发现适宜的跳深高度对下肢爆发力的提高显著。

  关键词:跳深练习、适宜高度、立定跳远

  1.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目前,我国青少年力量训练中,要么是因为跳深练习是高负荷的练习被教练员置之一边不用,要么就是进行盲目地大负荷的跳深练习。这种不针对少年特征进行的跳深练习,对于少年期的初中生来说是较为不利的。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历程与成果中对少年适宜跳深高度的研究没有明确地定论,尚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初中生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进行研究,为少年专项力量训练中正确应用跳深练习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跳深练习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发展下肢爆发力的主要形式有跳深+远跳、跳深+纵跳等,其中有摆臂、叉腰(或不摆臂)等形式。进行跳深+远跳与跳深+纵跳都有利于发展速度力量、加速度,而跳深+远跳更有利于发展弹跳速度;跳深+纵跳则更有利于发展最大力量。[]

  进行跳深练习适宜高度的研究,使教师、教练员能够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运动员身体素质状况,采用适宜的跳深高度来提高跳深练习的训练效果,有的放矢地使其下肢爆发力得到提高。并随着受训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及时调整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提高训练效率和运动员的专项成绩。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深圳市某中学六十名学生(男30名、女30名),年龄在15-17岁之间,身体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且有好的运动能力、体重适中并且下肢未受过伤的中学生。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

  2.2.1 训练中的一些要求

  进行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慢跑及柔韧练习);训练过程中控制好学生的训练质量并且避免受伤,不时用语言鼓励、激励学生,使他们有一个好的运动状态,控制好间歇时间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训练结束后,指导学生认真做好放松整理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恢复。

  2.2.2 实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时间:2005年4月—6月。

  实验地点:深圳市某中学操场。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初中生跳深适宜高度的确定

  3.2.1不同高度跳深+远跳测试的结果

  测试发现男运动员在进行跳深+远跳时,从0.25m开始远跳的距离不断增长,最远的距离所对应的高度在0.55m,0.55m后距离减少。初步可以确定0.55m是此阶段初等级男运动员肌肉可以合理地收缩发力,进行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女运动员在进行跳深+远跳时,从0.25m开始远跳的距离不断增长,最远的距离所对应的高度在0.45m,0.45m后距离减少。初步可以确定0.45m是此阶段初等级女运动员肌肉可以合理地收缩发力,进行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

  根据上述数据得出的结论,在其后的实验中将实验组高度确定为男子实验组0.55m,女子实验组0.45m。为了比较不同高度跳下的效果,本实验将对照组降低0.15m高度,男子在0.40m,女子在0.30m高度上进行练习。

  3.2.1.1实验前的分组情况

  实验前男、女实验组、对照组之间,身体情况、身体素质基本条件组间没有什么差异,都符合对比实验相关因素对等之要求。

  3.2.2 跳深实验效果的分析与讨论

  3.2.2.1 实验前后50米成绩变化结果与分析

  实验后男子实验组50米提高0.15s,对照组提高0.13s,提高幅度分别为2.0%和1.8%。

  实验后女子实验组50米提高0.42s,对照组提高0.29s,提高幅度分别为4.7%和3.2%。此阶段的跳深练习,对于女子组的影响不同于男子组,女子50米成绩提高明显,并且有组间差异。

  相对于男子组,女子组50米成绩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变化更显著,这可能由于这一高度,对于此年龄段的女子更有利于速度力量的肌肉收缩模式的快速发展。同时,女子优于男子,可能是由于女子平时少于锻炼,经过六周的系统训练后,肌肉收缩能力提高得比男子快,因此成绩优于男子。

  3.2.2.2实验前后立定跳远成绩变化与分析

  实验后男子实验组立定跳远提高为0.20m,对照组提高为0.13m,提高幅度分别为8.8%和5.8%。实验前男子实验组与对照组T检验差异不明显,实验后有显著差异.而组内T检验,实验组、对照组都有差异,实验组更为显著。

  实验后女子实验组立定跳远提高为0.21m,对照组提高为0.17m,提高幅度分别为12.2%和10%。实验前女子组间T检验表明没有差异,实验后有明显的差异;组内T检验,实验组、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更为显著。

  跳深练习与立定跳远这种爆发性动作相似,使得快慢肌纤维开始收缩的时间最短(只有几毫秒),两种肌纤维的开始收缩时间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发力的肌肉群用力顺序很相似,长时间进行锻炼可以达到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经过六周的对比实验,上述数据足以说明,适宜跳深高度的跳深练习,不仅能迅速提高运动员下肢超等长收缩能力,还在运动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提高运动成绩。究其原因,是因为:选择适宜跳深高度进行跳深训练,脚着地时所承受的冲击负荷适宜,下肢各关节的伸肌被动拉长,肌肉以离心收缩的形式缓冲外部负荷。当负荷适宜(即跳深高度适宜)则下肢伸肌得到适宜的拉长,反射性地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加大下肢伸肌由离心收缩转为向心收缩时的肌力。没有选择适宜跳深高度的对照组,在训练中脚着地所承受的冲击负荷没有一个适宜选择,因而在原适宜高度上,训练成绩达到了最佳,而在随后的高度,因其下落脚着地所承受的负荷过大,下肢伸肌过度拉长,延缓了肌肉能量在肌肉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的转化,弹性势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从而影响了肌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选择了适宜的跳深高度进行跳深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训练成绩,更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而且随着运动训练地深入,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可以再确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本研究在选择适宜的高度进行跳深练习时,可使运动员立定跳远的成绩提高显著,50米跑的成绩有一定提高,体现了专项力量训练的针对性。

  2.随着运动训练的深入、训练水平的提高,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个人训练水平不同、专项不同,适宜跳深高度的应用应有所不同,而同一对象不同训练阶段的适宜跳深高度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地调整,因而不能笼统地规定一个普遍遵循的跳深高度。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生物技术进展《生物技术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375/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资讯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杂志,于195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419/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词学《词学》
《词学》创于1981年,(半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刊物。 《词学》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杂志,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313/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六盘山《六盘山》
《六盘山》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4-1051/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新诗经、本土...
国际太空《国际太空》
《国际太空》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816/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空间探索、...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