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兴趣为基础 就业为导向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兴趣为基础 就业为导向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骆从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兴趣;就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改革其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性,引发了一些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以兴趣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真正实现高职学生的成才与成功就业。

  【关键词】兴趣;就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办学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1]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针对性地改革了其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性。改革集中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种:

  1人才培养定位为岗位群

  即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专业对应岗位或相近岗位的需要。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线的财务人员。由于平时的财务会计课程在讲授时通常以工业企业为例讲解,而不同行业在财务核算上有着明显地差异性,为了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特殊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除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等专业课程外,还大量开设其他行业会计,诸如:外贸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银行会计、事业会计等。以求实现人才培养的多适应性和“拿来就能用”的目标。

  2人才培养定位为一个核心,多专业发展

  即每个专业根据本专业的必须知识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同时再开设其他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首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数据库、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网络安全等。同时人才培养向多专业渗透,向市场营销专业渗透,相应开设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向会计专业渗透,相应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向物流管理专业渗透,相应开设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以期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能,实现跨专业就业。

  一 改革引发的问题

  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而进行的改革,引发了两个突出的问题。

  1学生“无专无能”,难以成功就业

  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曾遇到类似问题:被问及在学校是否学过某某课程时,回答是学过,但再问及是否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时,结果却是都不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理论跟实际的差异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好坏等。但人才培养定位的分散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高职学制通常为三年,共六学期。一般第一学期以英语课、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为主,专业课很少;第六学期为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实习期,强调学生走出校园,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与实践,这一环节在有些高职院校甚至被提前到了第五学期。因此,学生三年大学时光中,真正用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只有两年,甚至还不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让学生精通一门专业或专业在一个行业的应用,又会其他专业或专业在其他行业的应用,本身难度较大。而高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不好,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特点,决定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其他类型高等教育对象要弱。综合这些因素,想要多专业发展或多行业并进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结果只会是导致学生“无专无能”,难以成功就业。

  2学生不是基于兴趣而学,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大一部分由调剂而来,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加上他们基础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差。这种情况下,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的多专业、多行业的定位,更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课程的学习,即使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难以有时间去发展。即便有些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专业或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但由于课程设置需兼顾多专业或多行业内容,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对各专业或行业进行了解性地学习,无法深入,更谈不上掌握和应用。这种忽视学生兴趣,盲目追求就业效果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理想,让学生“一专多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目标根本无从谈起。

  二 兴趣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于他们自身的弱点,用灌输式的、强迫式的方式让他们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只会导致他们更强的厌学情绪,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无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都应该是让学生“学有所长”,然后才是“长有所用”。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采取有效的办法发现他们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主动。当然,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有时也是盲目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强制,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这个范围便是以就业来界定,学生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想学的。这样一来,学生可能没选择上自己最想学的,但至少是学生愿意学的。这种以“兴趣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设计思路如下:

  1以兴趣为基础,推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可供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的学习制度。[2]以兴趣为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学分制正好能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把学分制应用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设计为:总学分由公共基础课学分、英语课学分和专业课学分三部分构成。其中,专业课学分由专业必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学分组成。专业必修课学分由固定的专业课程和学分数构成,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都一样。但专业选修课学分则只规定应修的学分数,没有固定的课程。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肯定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为兴趣的发展创造条件。

  2面向整个学院的选修课开设方式

  目前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基本都是选几门与专业有点关系或是所谓“易学”的课程,让学生来个“4选3”或“3选2”的选择。这样,一方面学生的选择面很窄,达不到发展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每个专业都设置自己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开设对象仅针对本专业学生,对于一些人数较少的专业,往往容易导致某些专业选修课因为选修人数过低,达不到开班的要求而取消。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人数众多,每个人的兴趣也有差异,而且学生感兴趣的不一定是本专业的知识。因此,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能选修到自己想学的课程,选修课的开设应该站在学院的层次上进行,即每个专业挑选几门掌握本专业技能必需的基础性课程,作为对本专业以外专业的选修课。然后由学院将这些课程汇总起来对全院各专业学生开放,供他们自由选择。这样不仅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选择面,还由于每门课都是面向全院学生,从而增加了每门课程开班的机率。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608/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儿童...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月刊)创刊于1993年,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主办,易正教育资源研究所承办,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针对全国中小学图书工作的指...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797/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政治文...
江淮文史《江淮文史》
《江淮文史》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119/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往事漫录、...
美术向导《美术向导》
《美术向导》(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本刊是初中级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和师范院校师生的普及类美术技术为主的部级刊物。 《美术向导...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系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法学类学术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定位,着力推介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学术精品和展现司法实务...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