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满族统治阶层权力的衰落与汉族统治阶层权力的上升是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满族统治阶层权力的衰落与汉族统治阶层权力的上升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就开始了,因为在这个时期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汉族统治阶层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与他同时期的满族统治阶层所起的作用,所拥有的权力已经处于上升阶段。
关键词:林则徐 满汉统治阶层 权力消长 开端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入侵、战乱频仍,中国遭受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统治阶层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汉族统治阶层的权力开始上升、满族统治阶层的权力开始衰落。
学界有些史学家认为晚清时期满汉统治阶层之间权力消长的开端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他们认为:在这个时期,满族统治阶级依靠汉族地主阶级的团练武装湘军、淮军血腥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以及边疆少数民族起义等,与此同时,湘军、淮军首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也成了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掌握了清王朝的实际统治权。梁启超曾经说过“本朝以东北一部落,崛起龙飞,入主中夏,以数十万之客族,而驭数万万之生民,其不能彼我之见,势使然也......故二百年来,唯满员有权臣,而汉员无权臣。若鳌拜、若和珅、若肃顺、端华之徒,差足与前代权门比迹者,皆满人也。若夫平时,内而枢府,外而封疆,汉人备员而已,于政事无有所问......故自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无居之者。及洪、杨发难也,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生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乃始知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际,乃发于是矣。故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1】p40-41以上观点笔者略有异议,笔者认为汉族统治阶层权力的上升与满族统治阶层权力的衰落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前就出现了。因为在这个时期,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汉族统治阶层在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满族统治阶层,所拥有的权力已经处于上升的趋势。
一
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爱民热情。鸦片的与输入给国计民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清廷在上谕中说“自鸦片流毒中国,文银出洋之数,逐年加增,以致银贵钱贱,地丁漕粮盐课因而交困。若不及早防微,力图筹复,将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于国计民生大有关系。”【2】p11面对鸦片的输入,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支持“严禁”的主张。由于“林则徐有着一个从未犯过严重错误的人的强烈信心,他为人处世很讲道德,有强烈责任感”【3】p30,道光帝于是就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可以说派林则徐查禁鸦
——————————————————
作者简介:郑传伟男1975 河南商丘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 。
现任教于民权县林七乡初级中学。论文《略论李鸿章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试论庚子赔款与当时的人口是否有关》 分别发表于《史学集刊》、《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现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工作,兼任语文教学工作。联系电话:17719968750
片已反映出汉族统治阶层势力开始上升。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禁烟运动时期(即1839年)
以前清朝主要八大总督(直隶、两江、陕甘、四川、闽浙、湖广、两广云贵)中满汉所占的比例:1836年为5:4,1837年为5:4,1837年为5:3。【4】P1460-1461。在1836—1838之间满族总督人数多于汉族,可是在1839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族总督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满族总督人数,如下表:【4】p1463 直隶总督 琦善(满) 两江总督 伊力布(满) 陶澍(汉) 林则徐(汉)陈鑾 (汉)邓廷桢(汉) 陕甘总督 瑚松额(满) 四川总督 宝兴(觉罗) 闽浙总督 邓廷桢(汉) 钟祥(汉)周天爵(汉)桂良(满) 湖广总督 周天爵(汉) 林则徐(汉)桂良(满) 两广总督 林则徐(汉) 邓廷桢(汉) 云贵总督 桂良((满)伊力布(满)邓廷桢(汉)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时的20位总督,满人7人次,占35﹪。汉人12人次,占60﹪。汉族总督人数多于满族可以说是汉族权力上升的表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满人总督虽然所占比例少,但他们在朝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族总督人数虽多,但实力还不足以与满族官员抗衡,势力还很微弱。当时满族官员权倾一时,特别是奸相穆彰阿当国,“门生故吏偏于中外,......一时号曰穆党。”【5】p1147他的私党里旗人最多,外放总督、巡抚、道员、知府等官,招权纳贿,无恶不作;旗员知府,大多目不识丁,全靠幕僚家丁替他们搜括经办。另外,在当时关于禁烟的29件奏章中,反对者21人(满人13、汉人8),赞成者只有8人(满人2、汉人6)【2】P5。面对鸦片泛滥,一方面是满族官员的腐败,而另一方面是汉族官员势力的上升,道光帝决定派汉族官员林则徐去禁烟,但是以林则徐等汉族官员为的主禁烟势力是薄弱的,因此道光帝也知道林则徐所面临的困境,特在谕军机大臣中明白表示:“若不清查来源则此患伊于胡底,昨经降旨,特饬湖广总督林则徐,驰赴粤省,查办海口事件,并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令该水师兼归节制,林则徐到粤后,自必遵旨竭力查办以清弊源。惟该省窖口快蟹,以及开设烟馆、赎买、吸食种种鼻窦,必应随地随时,净绝根诛。”【2】p17林则徐也深知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在赴广东前与恩师沈维矫告别时说道: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耾以为门墙辱。表现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在禁烟过程中,面对英国侵略者的种种威胁利诱,林则徐庄严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6】p58-60表现出达不到禁烟目的而不罢休的决心。与此同时,禁烟运动也受到满族权贵的阻挠与破坏。1838年11月6日,林则徐“道出直隶,遇直督琦善,嘱文忠无启边衅。盖琦善任江臬时,琦为总督,曾荐文忠。今忌文忠故言之。论似公而意则私也。文忠漫应之”。【7】p314琦善暗示林则徐不要太认真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可是面对内忧外患,林则徐毫不退缩,取得了禁烟运动的成功,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缴获的鸦片。外国人指出:“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们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是比广州扣留外国人的时候严密的多。镇口有个穷人,因仅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现,几乎立即被依法惩办。即使偷去一点鸦片,那也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的。目击后,我们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8】p179-180虎门销烟,共计化烟土“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其近两除去箱袋,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9】p65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