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当代大学生消费实况调查与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当代大学生消费实况调查与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赵丰超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大学生;抽样调查;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文章抽样调查了解了中国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日常消费构成等状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提出了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建议。关注、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抽样调查;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递增,并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除了当今经济的市场化纵深发展因素之外,大学生自身的主观消费因素也不可忽视。然而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太成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理念,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塑性较强,容易被潮流引导,对他们的消费行为积极地关注和合理地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了中国地处东西不同地域,存在消费水品差异的的部分高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整体抽样的原则,在东部(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选取了32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567份,有效率89.18%。西部(主要集中在西安、兰州)选取了20所高校,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285份,有效率82.13%。调查时间为2009年9月。

  自编的《大学生消费实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在校消费状况、消费观念、消费意愿等方面的问题。调查中,客观全面地了解了大学生消费的实况。 调查报告  1、东西部调查比较。

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的差异以及两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无形之中对当地人口的消费心理及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使得东西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也有着一定差异。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东部城市消费水平普遍要比西部城市高,经济条件也普遍好一点。从历史文化的差异上看,大体上西部人偏向于传统,消费讲究实用,喜欢国产商品,有一种“农民气质”。而东部人由于改革初期就接触到国外商品文化因而更偏向于西方文化,消费讲究体面“品牌”新潮等,更喜欢进口产品,带有明显的地域优越心理。我们通过问卷问题的形式,从几点较为显著的消费差异入手,深入分析了两地的消费观念差异。 “品牌”观念。通过“品牌要求”的问卷调查,东部大学生有22.50%的同学消费必求品牌,一般不考虑物品价格。63.24%的同学选择一般,也就是说只有14.26%的同学选择不要求。而西部的调查中显示,13.47%的同学选择要求品牌,45.63%的同学选择一般。如图一所示,很显然东西部在消费上有着不同的要求。

图一 “实用”的要求。调查中我们主要比较了西安与上海两个城市在部分商品“实用性”要求上的差异。根据数据绘图如图二,可以看出在服饰方面西安有76.20%的人要求实用,而上海只有46.25%的人要求实用。在日用化妆品方面(调查对象为女生)西安有68.75%的人只购买必须的实用品,而上海则只有32.56%,她们更多的喜欢一些新潮时尚的化妆品。

  图二 “时尚”观念。从西安与上海两地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有26.37%的人会为追求时尚而单纯消费,而西安只有11.24%的人会为追求时尚而消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东西部的对比之下,东部大学生虽然更具现代感,更有现代消费意识,但是也在很多方面显得过于务虚,一味追求品牌时尚就会出现诸如当前比较风行的“追星族”等病态价值观问题,给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的大环境。就这一点而言,形成这种形势的原因主要还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太过感情化的消费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由于调查中显示,东西部大学生在其他方面差异并不是很大,下面我们将东西部学生的资料放在一起研究,以便更为普遍和全面地分析。

  所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条件 由于大学生属于无薪群体,所以他们消费的根本制约因素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做好这方面的调查非常重要。问卷中“户口所在地”一栏反映出,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53.30%,显然农村大学生更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家庭经济条件”的选项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27.32%,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10.50%,一般情况的则占了大部分比例62.18%。同时,在“上学开支在家庭中所占比重”的选项中,65.30%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远远大于其他生活开销,只有11.40%的学生认为上学开支对家庭经济情况影响不大。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对家庭情况的调查,笔者不禁联想到一些大学生在学校的消费情景,出入娱乐场所、穿戴要名牌、购买各种现代产品,他们在奢华消费的同时从来都不曾想过自己的家庭是否能承担这样的支出,而他们又何尝想过自己背后的父母。调查中笔者曾接触过一位浙江籍学生,为了购买电脑“玩游戏”不惜骗家长说自己因为打篮球受伤而住院,大学生中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现实地说,我们并不排除有些学生在学校的消费每月竟高达四五千元,可以想象他们多是家庭优裕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不在乎那几个钱,也并不指望他们将来会勤俭节约。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来自农村的学生,如果追逐潮流盲目消费,而置家庭父母于不顾,那么上大学又有何用。到学校学习为的就是明天能够更好地承担责任,如果在求学过程中就忘记了身后的责任,那么求学又有何意义。经历过苦难的同学应当知道,在大学时代有些东西我们还不能够拥有,但有些责任我们已经必须去承担。

  生活消费构成与水平调查 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构成项目中,我们设定了包括伙食消费、通讯消费、服饰消费、日用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爱情消费等选项,全面概括了大学生的消费可能,使调查更具科学性。另外对于稍微大一点的消费则作为特殊消费另行调查,如购买电脑、手机等项目。 伙食消费 根据调查显示如图三示:19.80%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50元以下,但此类学生一般在校勤工俭学,食堂有就餐补助;58.50%的同学在250到400元之间;16.30%的同学在400到600元之间;5.40%的同学在600元以上。

  图三 通讯消费 通讯消费主要指学生打电话和上网方面的消费。在调查通讯费用之前,我们首先调查了手机持有率。这个问题上东西部持平,都达到了95.54%,可见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其中还有36.21%的同学使用的是进口名牌手机,价值在1200元以上。而在通讯消费方面13.20%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30元以下;45.40%的同学在30到80元之间;32.30%的同学在80到150元之间;也有9.1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150元。有些些沉迷于网络的同学,为了玩网络游戏不惜付出更为高昂的费用购买点卡,以及网费,他们的通讯支出一般每月能达到500元。另外笔者了解到,有些同学因为谈恋爱,而男女双方不在一个地方,每月的通讯费用竟高达1000多元。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安徽科技《安徽科技》
《安徽科技》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164/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
铁道建筑《铁道建筑》
《铁道建筑》杂志,于196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027/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桥梁施工、...
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法学研究》
《行政法学研究》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110/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行政复...
电视指南《电视指南》
并非《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电视指南》杂志,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054/J,本刊在国内...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2002年,(原: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版面上根据光盘化和...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是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原《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81年创刊)更名的综合类学术刊物。刊号:ISSN1674-2389,CN52-1133/Z,国...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