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态度差,学习评价不好的学习困难学生。有效运用“登门槛效应”, 在大目标下给出小台阶,让学生拾阶而上;在大赏识下给出小磨难,让学生知难而进;在大范围里给出小样榜,让学生见贤思齐,能使这些弱势学生摆脱学困障碍,享受学习乐趣。
[关键词]:学困学生,“登门槛效应”
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这就是说,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态度差,身陷学习的苦恼之中。我尝试着用“登门槛效应”来帮助这些学困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往往会遭到拒绝,但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有时也叫“目标分解法”。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加拿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的百分比几乎增加一倍。
不仅是对别人,对自己“登门槛效应”也发生作用。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两次夺冠,令人大惑不解。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时,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大目标下,要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呈梯级的子目标。学生实现了第一级子目标,就通过了门槛,教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使学困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使学困学生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一、在大目标下给出小台阶,让学生拾阶而上
循序渐进作为教育的普遍原理之一,“登门槛效应”作为一种教育技巧,正是利用了学生的心理顺序。
徐锋在小学成绩很好,自从上了初中后,成绩却是一落千丈,半个学期后已经滑到了班级的倒数第一名,这让他的父母心急如焚,也让做为班主任的我伤透了脑筋。经过了解和观察,我发现徐锋的学习习惯非常差,做事十分拖拉,每天早上总是赖床,晚上熄灯铃响过之后,他才开始洗脸刷牙上厕所,上课常不集中注意力,作业不专心,并且常常拖着不交。期中考试后,我决定好好整治他的坏习惯。我走访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徐锋的期望很高,徐锋自己也表示想把学习搞好,但就是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心不在焉,作业常出错。如何让徐锋在学好知识的大目标下找到拾阶而上的小台阶是帮助他摆脱学习困难的关键。我决定从他的习惯着手,于是向他提出一个小要求:“你能不能每天晚上熄灯铃一响,就睡在床上?”徐锋一听,只是让他睡好觉,要求不高,也就答应下来,并承诺一定做到。两个星期过去了,徐锋天天坚持熄灯铃响就睡,上课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此我表扬了他,并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起床铃一响,你能不能马上起床?”他也爽快在答应了。慢慢的,小齐一天天变化着,两个月后尽管天气转冷,但赖床的坏习惯从徐锋的身上消失了。接着我找了个机会,当着他父母的面,奖给他一本笔记本,并对他说:“老师一直关注着你,这些日子你的进步让我高兴,我奖你一本笔记本,你把你作业中碰到的不会做的题目抄在上面,但老师希望这本笔记本就一直空着。”那次以后,徐锋的作业不再不交了,到了期末,学习成绩一跃进到前十名,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
如果一下子向孩子提出一个较为苛刻的要求,孩子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将一个大的要求或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较小的要求或目标,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对目标失去兴趣,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抵触,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二、在大赏识下给出小磨难,让学生知难而进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但赏识并不是无原则的,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给于赏识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在学生有进步给于赏识之后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
前年我接手了一个班,程浩是里面比较另类的学生。班级活动从不主动参加,常常一个人趴在自己的座位上出神地想着什么,表情很木然。他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很差,令所有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头疼。但他的接受能力很强。通过了解家访,我知道他是一个遭遇很糟的孩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而他的父亲为了维持生计去了遥远的他乡打工,他只能跟随他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大概正是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人正确地引导他,教育他,造就了他的孤僻、自卑、不爱学习、对生活没有热情。
要改变他,首先要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我决定从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为突破口,每天放学我都尽量抽时间帮他补习,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就马上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半个学期过去了,他变化了很多,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成绩大幅度提高。我们经常像朋友一样聊天,他有什么话也爱跟我说。我知道我的赏识让他迈出了一大步,但我知道这还没有成功,我必须不断地强化他。在去年夺得班级第五名的前提下,我要求他进入年级前五名,尽管在期末考试时没有进到年级前五名,但比以前又进步了很多,他表示我有信心在下次的考试中进入年级前五名。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特别留意他的举动,常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进步的时候就表扬他,并适时地提出新的要求,逐渐增加达到目标的难度……渐渐地,我发现自信的笑容出现在他的脸上,人也开朗了许多,看到他的转变,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着了地。我知道,不断的赏识已融化了他的自卑,适度的挫折已磨练了他的坚强,幸福的花儿已悄悄地开在了他的心底。
做教师的要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学生的长处为基石,以适度的挫折垒起他们进步的台阶,让学生登上成功的门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