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高职英语写作语篇衔接手段的误用和缺陷
高职英语写作语篇衔接手段的误用和缺陷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语篇;衔接和连贯;写作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原]: Nowadays children enjoy less spare time than they enjoyed in the past.
[改]: Nowadays children enjoy less spare time than they did in the past.
[原]: The weather report said that it wa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If it rains, we will stay at home.
[改]: The weather report said that it wa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If so, we will stay at home.
修改后的第二句分别用 did和 so替代了上句中的 enjoyed和 it rains,使得上下两句话读起来既通顺又简洁。
(二)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全文的链条, 从而实现篇章的连续性。Halliday 和Hasan (1976)在论述词汇衔接时,将英语词汇衔接手段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重述,一是搭配。
    1. 重复
    同一语言单位在同一语篇的不同句子中重复出现,无论是对已经出现的事物或话题进行重述,还是提供某种新的信息,都能对语篇的前后衔接发挥不可忽视的功能,有时候,正是由于重复手段的使用,段落或语篇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意义完整、上下连贯的整体。词义的重复可以把语篇前后衔接起来。
    2. 搭配
    Halliday & Hasan将搭配视为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指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内部的词与词的横向组合关系,而且包括跨句或跨段的词项的习惯性共现,所涉及的词项之间可能存在若干种不同的共现模式和语义关系。 [误]:Population in my hometown became more and more that people have no house to live in.
[正]:Population in my hometown became larger and larger that people have no house to live in.
    人口的多少要说large/small population,不和many/much/few/little之类的词搭配。
    四、高职生写作中的衔接失误主要原因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原已牢固建立起来的母语系统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当母语与目的语相近时,会发生积极的促进性的母语正迁移,否则就出现消极的干扰性的母语负迁移。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就是从汉语的思维模式向英语思维模式的转换。在这种转换过程中,无论是词汇、句法还是篇章结构无一不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从而出现大量汉语负迁移的现象。
    (一)词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词汇,是语言系统存在的支柱。同一事物或概念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内涵,英、汉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概念。英语里有些词的搭配是约定俗成的,不能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来直译。如:“以牙还牙”正确表达方式是an eye for an eye;  “最新消息” 正确表达方式the latest news;“(淋得)像落汤鸡” 正确表达方式是like a drowned rat。
(二)篇章结构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东西方的思维模式大不相同,因而其语篇结构也相去甚远。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螺旋式思维,先避开主题,从宽泛的时间空间入手,从整体到局部,从总体到一般到个别,常常把主要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其语篇形式的结构特点大体上就是原因或条件放在篇(段)首,而主题句放在篇(段)尾,即典型的归纳式。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直线式,即谈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把话题放在最前面,以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或重视。他们习惯于“果”在前,“因”在后,与中国的“前因后果”形成鲜明的对照,是典型的演绎式。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还表现在段落结构上。英语段落首先强调统一,每段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其次,表达的思想必须做到语义直接相关,每段段首经常要有主题句,其它句子内容必须与其直接相关;同时,段落语句、语义必须以一定的连接手段,按一定顺序、合乎逻辑、明晰地连接起来。英语段落之间及内部的这种严谨结构是通过各种具有“薪合剂”作用的连接词,如or, but, if, so, because, when, although, in order that, so that等等来达到的。而汉语的句段之间可以不用任何连接符号,仅靠语义上的联系就足够了。这就使得一些学生的英语作文结构十分松散。
 五、应对策略
    我们认为针对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比英汉衔接手段的不同。教师应要求学生诵读乃至背诵课文,及时为学生整理关联词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保持,同时增加学生改写仿写的机会,使之学以致用,学练结合。
     (一)背诵优秀范文
一些针对背诵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通过背诵课文,学生会注意到文章的细节以及词语的搭配,从而熟记成语、固定词组等英语短语。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注意到文字细节,掌握短语,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在口语和写作中,使自己的外语流利和地道。背诵课文有助于克服交际教学法的某些缺陷,帮助学生在听懂、读懂的基础上,提高自己说和写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二)仿写
    仿写是英语语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学生对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模仿课文的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首先是段落模式的仿写:强调用英语思维方式来写作,写出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段落。其次是段落展开方法的仿写:对于英语段落展开方式的训练应在分析课文段落展开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类似的主题让英语学习者有意识地模拟写作。最后是段落内部的衔接和连贯技巧的仿写:段内的衔接分析是强化英语学习者段落模式的手段,只有在学生有较强的内部结构分析能力的前提下,学生才能仿写出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段落。与此同时,大量的仿写反过来又强化和提高了英语段落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和汉语段落模式的了解。
    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使用中逐步积累英语写作经验,才能完成从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转换。对于英语常用的语篇结构模式,学习者应掌握并模仿使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进行读写结合,即把写作教学与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介绍一些写作技能(如段落写作要求内容统一、意思完整、语言连贯),通过不同类型的段落及篇章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参 考 文 献
[ 1 ] Holliday. A. K.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 ]. London: Longman, 1976.
[ 2 ]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
[ 3 ]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 4 ] 董  卫,付黎旭.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3,(4).
[ 5 ] 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 6 ] 刘兴云.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篇章连贯性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 2006年.
[ 7 ] 周  萍. 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D];江西师范大学; 2006年.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79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金融资...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2114/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技术...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于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929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家论...
中华眼科《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于195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4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技术交流、...
港澳经济《港澳经济》
《港澳经济》杂志创办于1980年,自创刊以来几经改版,得到了经济理论界许多朋友的帮助。是一份面向市场的财经类刊物,作为一本根植于珠三角大地的财经传媒,作为得改革...
检察风云《检察风云》
《检察风云》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658/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与事、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