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实践教学体系;高职;工学结合;职业能力;粮食工程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是以职业岗位准入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以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出发点,以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途径,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以建立实践教学运行、保障、监控体系为手段,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粮食行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Abstract: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oo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terms of request for occupational positions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We started from deepening the reformation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e emphasized to build two-type teacher rank. We accessed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We regard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opportunity. We regarded setting up system running and guarantee as well monitor as means.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o analysis problem and solve problems was enhanced. Request of professional’s vocational ability for grains industry was accommodated. predetermined culture goal for Talent was achieved.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高职;工学结合;职业能力;粮食工程
Key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Higher; combin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bility; Food Engineering
 
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培养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教育抓内涵建设,就是要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粮食工程专业是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所必备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资格标准,为学生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的“多证制度”,注重职业能力培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必须始终坚持以实践教学为手段,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课程开发,着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加强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过去,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健全,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问题是:1、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细致分析不够。实践与理论、实践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内容体系不完整、零乱,板块现象严重,未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主线的实践体系;2、实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不凸现,教学只满足于验证、演示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足,技能欠缺;3、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备。双师结构不合理,实验(训)设备陈旧、数量少、品种不齐全。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片面、单一。仅是教师评价、校内评价,缺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校外评价、社会评价,考核结果侧重于结果,形成性评价不足。
提高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加强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任务引领教学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要以多元化为特征,兼顾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兼顾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
二、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基本思路:围绕粮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粮食行业对于高职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动手能力方面的要求,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任务:1、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2、加强与粮食加工企业的广泛联系,注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推进工学结合的的深度,实现合作办学、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3、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开展专业课程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推进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课程开发,高度重视实践项目开发,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注重学习过程性的考核。4、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三、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主要内容
 
图一   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文本框: 图一   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三个结合:1、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水平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完善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2、突出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突出指导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充分实现计划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见图一。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按三大功能、四大模块设置。三大功能: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四大模块: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综合实践。
四、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案
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为主线,以实训实习为主要培养途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为主要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健康博览《健康博览》
《健康博览》杂志,月刊,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健康教育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日本研究《日本研究》
《日本研究》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027/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济、历史...
博览群书《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091/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书人茶座、...
沉积学报《沉积学报》
《沉积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主办。 《沉积学报》主...
消费指南《消费指南》
《消费指南》杂志,月刊,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质检报刊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书屋《书屋》
《书屋》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243/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灯下随笔、思史...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