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探析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探析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黄雪琼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城市化;社会文化教育;发展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市民适应城市生活、如何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这给成人教育带来新挑战。本文主要探讨社会文化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当前发展社会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社会文化教育;发展
 
社会文化教育指对成年人所提供的各种有关公民意识、审美情趣、卫生保健与身体锻炼以及个人生活方面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新市民适应城市生活、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这给成人教育带来新挑战。
一、社会文化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文化教育提高个体社会适应力
城市化是农民放弃原来的农村的生活方式,融入一个新环境、开始一种新生活的再社会化的过程。由于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过渡,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生活不断出现的新要求,或完全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以适应新的环境,即必须不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同时,城市化进程应该让农民真正享受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幸福生活,而通过婚姻教育、子女教养教育、家政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以便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引导农民培养起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提高其社会适应的能力。
(二)社会文化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市不仅是人口、财富、信息、文化的集中地,同时也是各种公害、交通事故、自然环境污染的集中地。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生活方式差异、居住环境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人们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文化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个体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社会道德、公民意识、审美情趣、环保意识,增加卫生保健和身体锻炼等。个体在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断追求生命及生活的意义,不断在实现理想和重塑自己的过程中,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完善。与此同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当前发展社会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施社会文化教育的教育机构少
    教育机构历来是承担文化教育的主力军。但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业人口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整体的科学教育不发达,承担提高新市民素质的教育机构比较少。传统正规学校开设涉及成人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课程,如政治、国际关系、环境保护、营养与保健、文化、艺术、体育等,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专业、职业性课程。但是,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社会文化教育的需求,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创办更多的成人学校,传授政治、经济、法律、民族文化、食品营养、家庭理财、医药保健、卫生安全等方面知识,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国家,促进本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侧重社会发展需要忽视个人发展
一直以来,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受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影响,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特征,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社会文化教育应该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保证社会公正、平等和持续发展的手段,培养健全公民的重要途径。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推进,社会文化教育的目标应侧重个人的发展需要。这是因为学习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使用任何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必要的内容。学习化社会要求社会文化教育在目标上使个体除了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培养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能力,发展道德观和价值观外,更多地培养人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辨别价值标准的能力,了解个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发展安排家庭生活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通过促进个人发展和完善来实现社会进步。
(三)走入将社会文化教育等同于社区教育的误区
城市文明程度主要通过市民的素质、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等要素来体现, 其中市民素质是决定性因素。建于当地并服务于当地的社区组织不但能为市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提供充裕的教学资源, 还能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承担者。但这并不是说社会文化教育等同于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只是开展社会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机构,其他半教育性组织在社会文化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文化组织、大众媒体。博物馆、图书馆、天文馆、美术馆、文化馆、艺术中心等文化组织的共性就是向人们传播信息或知识,这些文化组织能够为公众提供以阅读、电影、讲座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开设各种专题讲座等,以此创造更多的学习环境。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和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能传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影响和引导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和休息。这些半教育性组织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为人们提供广泛而丰富的信息,应该更多地用来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
 
三、建议及对策
(一)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教育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教育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社会文化教育实体太少,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社会文化教育的需求,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社会文化教育作为区域性的大教育,要想蓬勃开展,就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广泛积极参与,需要依托当地高等院校、中小学,职业院校等的设施.需要通过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青年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文化机构整合和新建,需要有各种志愿者组织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公益心的企业型组织等的共同参与。我们要逐步形成支持教育和热心公益的良好社会风尚,除加强宣传外,还需要各级政府机构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投身于社会文化教育。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可通过发动社会知名人士、政府领导人对社会文化教育观念广泛宣传,发挥社会文化教育成功典型的示范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社会文化教育。争取基金会和企业提供资金资助或教学设施赞助:吸引政治派别和群众团体重视社会文化教育,积极参与建立社会文化教育组织或直接兴办社会文化教育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最广的范围,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成效努力促进社会文化教育大发展。
(二)以人为本,积极促进每一个市民的发展
尽管各国对社会文化教育认识角度不同.实践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市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关注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尽量从教育服务的角度积极参与其中。我们提倡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对个性加以修正、提炼和完善,具体到社会文化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市民的个性.致力于每个市民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培养。先把每个市民培养成有知识、有品德、有个性的个体.然后才能把整个社会建设成有特色、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社会。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激发市民参与的欲望,实现社会文化教育成本的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只有社会文化教育发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才能在整个社会交往的舞台上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社会向心力,产生归属感和团结互助精神,形成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社会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随着以知识、信息、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强化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教育,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法音《法音》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法音》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6161881,地址:北京西四阜内...
热带生物学报《热带生物学报》
《热带生物学报》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6-1078/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理论研...
中国地质教育《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教育》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777/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地学人...
中外医学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55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调查研...
公司治理评论《公司治理评论》
《公司治理评论》是由李维安编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是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参考书。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公司治理评论》杂...
饲料广角《饲料广角》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饲料广角》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2161773,地址:北京市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