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生新的特点,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缺陷,根据前馈—反馈综合控制基本原理,探讨构建一个系统地,动态地,持续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促使形成 “有防有控,早防早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党的十八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欲树人先立人,欲立人先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人才的基础。教育部2010 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我国当前研究生思想教育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环节[3],主要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如何运用新的理论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特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缺陷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思想价值多元,利益格局复杂,矛盾呈凸显。当前新形势下的研究生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思想变化大、价值取向多元化;规模扩大,个体之间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认知能力差异大;集体观念淡薄;年龄、婚恋、家庭及就业压力大;诚信理念弱化;政治权利与责任行使失范等。这些新的特点给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大龄贫困研女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和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投毒杀害事件引起了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关注。这也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行体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不明,工作缺位
我国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都是采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院三级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则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放到学院,由学院的一名副书记具体分管,并配备一名研究生辅导员。也有一些学校规定了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因此,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主体。但是导师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责任不明确,工作缺位。一方面,辅导员忙于研究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在入学安排,论文开题,答辩等日常事务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加之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专业性不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另一方面,导师对“导师负责制”片面认识为“学术负责制”,加上时间上的约束,往往只重学术而忽视了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以科研成果为核心的高校教师考核机制使得导师全身心关注自己的科研成果,缺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角色定位不准。而且 “导师与辅导员在组织结构上是平行的主体,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缺乏沟通和协调的动力,很难形成联动、协同的工作局面。[4]”
另外,任课教师、学生党支部,学生骨干等其他主体也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任课教师是接触学生多,对学生成长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群体。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缺乏对任课教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规范性制度,使任课教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缺少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与约束力。有的任课教师甚至在课堂上传播一些负面的言论,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学生党支部、研究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骨干,也由于缺乏平台建设,政策支持和教育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前馈控制工作开展不到位
前馈控制是一种在事先设立的目标指导下,将可能干扰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输入分析,在问题发现以前,事先设计制度和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前或萌芽状态[5]。思想政治前馈工作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影响研究生成长,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缺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免疫力”能力培养,研究生入学、离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在重大敏感时期的理性提示教育也明显不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导师与任课教师重学术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授课过程中。同时,一些高校由于思想教育专业队伍不够,人文关怀意识淡薄,平台建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很难与日常管理、服务相结合起来。
(三)缺乏健全有效的思想政治反馈控制机制
目前,一些高校在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缺乏健全有效的反馈控制机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学校往往应对不力,处置不当,给学校和学生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没有建立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案机制。在突发事情发生后不能及时的对事件进行评估分析,不能判断情况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也没有紧急应对预案,盲目应对,造成更大的伤害。二是紧急情况应对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的紧急情况的演习和紧急情况应对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往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容易造成应对不足或处置过当。三是缺乏应对紧急情况的组织结构。既没有建立紧急指挥决策机构,也没有事件调查小组和协调处置机组织,造成紧急情况发生后,决策不科学,指挥不力,处置不当,往往失去突发事件应对的“最佳时机”。由于缺乏健全有效的反馈控制机制,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运行不畅,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前馈—反馈管理控制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用
(一)前馈—反馈控制原理及特点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前馈控制系统与反馈控制系统的复合型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在事先设立的施控(管理)目标指导下,将可能干扰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输入分析,在问题发现以前,事先设计制度和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前或萌芽状态。反馈控制系统,主要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采取积极的补救或改善措施,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控制方式[6]。但是,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优点和局限。前馈控制具有前瞻性与超前性,存在可靠性差,风险大的问题。反馈控制是以结果为导向,面对问题的现实性和准确性,具有被动性和“时间滞后性”的缺陷。[7]从上面可以看出,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都不是最优的管理控制系统,但是却存在很明显的互补关系[8],前馈—反馈管理控制系统兼容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优点,它以一个中心管理主体为核心,以预期目标为导向,既立足于前馈控制,预测可能影响预期目标实实现的干扰因素,采取相应的机制设计和措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或萌芽之前的状态,也不忽视对因异常因素和突发情况引发的问题的控制机制的构建,从而使预期目标与运行结果不断趋于一致。其基本结构如下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