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一方面,荷兰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形成了荷兰人大度、包容的性格,也是荷兰这个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才,推动了荷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荷兰政府对多元文化的过度宽容又引发了许多不良现象:如一些青少年沉溺于毒品,未成年人怀孕,少女流产,辍学人数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对此,我们应该谨慎地看待。
四、荷兰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荷兰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国应善于从该国的优点和不足中探索适合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融入先进的教育思想
荷兰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荷兰人宽容的性格,形成了荷兰的宽容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荷兰有许多不同种族,他们是非荷兰人种(包括印度尼西亚人、苏里南人和加勒比人的后裔等等),将本国的风俗习惯也带到荷兰来。荷兰人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容忍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教育中,这种宽容(依然是政府主导下的宽容)也得到了体现,体现为多元、自由的教育制度。从荷兰的多元自由的教育制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和宽容的教育环境的结合,在宽容和谐的氛围中,人们自愿、主动地改变着自身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这一点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环境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因此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格外重视,并且以显性的教育方法为主,通过过周密的计划、组织、安排,运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向人们灌输社会的主导思想意识,从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正面的显性教育方法是虽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但这方法却有其致命弊端:即不适合那些主体意识越来越高的受教育者,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塑造宽容的教育环境来巧妙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改进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在荷兰这样的国度具有较高的包容度,并且推崇价值多元,然而我们应该深挖其主宰价值多元背后的一元性。应该说,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主流文化和价值体系,资本主义虽然提倡价值多元化,但其主流价值观依然是一元性的。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内容,通过学校课堂这样的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然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却有待改革,尤其对价值观的教育方法上需进一步改进,而不能一味的以主渠道的形式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当然,主渠道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强制性的灌输必然造成被灌输者的不满与逆反情绪,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荷兰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一系列活动与提问中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这样的交互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地阐述自己的价值观思想,然后老师对之进行引导。我们要改变把学生看作一个“箩筐”的观念,老师一开始就亮明应该形成的价值观,并把内容直接往里装,我们更应该把学生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更多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最后老师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协作
我国普遍存在着学校、社会、家庭相互依靠、相互责怪的现象:学校责怪社会的风气不良与家庭的管教不当,社会、家庭依靠学校却又埋怨学校的教育不力。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相比之下,荷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各种教育力量、教育目标和谐一致。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应建立起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续和补充”,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作为主战场,理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形成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社会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有计划地、定期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家庭来说,应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另外,社会还应加强对不道德现象的监督和引导,以便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 [2] [4]戴万稳.认识荷兰:荷兰社会文化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5).
[3] [10] [13]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王玉琼荷兰关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2).
[6] [8] [11] 魏春阳,陈凤.多元、开放、自由的荷兰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7,(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15]赵涵.论荷兰宽容文化形成的若干原因[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
[12]马迎华,廖文科.英国和荷兰预防性病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4(1).
[14] [16] 章念生.多元文化受挑战[N].人民日报,2005-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