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动”教学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
(一)体现两“为本”思想
“互动”教学着眼于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互动”及其教学相长。这既是新形势下对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是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开展互动教学研究的新途径。由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思想理论政治教育课,更侧重于人的实践、示范和情感体验,必须重视教育活动方式的多边性,重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活动的沟通与交流。所以说,“互动”教学体现育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两“为本”思想。
(二)体现大学习与学生发展的新理念
促进学生键康发展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责任,成功发展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崇高使命。互动教学观从大学的崇高使命出发,是以成功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保障对象,以解决学生发展问题为切入点,以价值立场与情感体验为导航,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成功素质与成功能力得到变化和发展。这种教学观着眼于大学学习与生活世界的成功联系,科学地解释和总结大学生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大学生活,体验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健康成长与成功发展,学生使实现 “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大学毕业后发展的更好。”
(三)体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互动教学以案例为导入、以问题为核心、以构建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努力形成观点新颖、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效果显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通过案例和问题的介入,引导学生构建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精神为內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跟踪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积极培养和形成本学科的教学团队,推动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席教授”讲学等制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从根本上实现《基础》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四、“互动”教学观实践过程中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互动”教学改革最难转变的是什么?是观念与习惯,是教育教学的观念与长期教学过程中已形成的习惯。由于“互动”教学观的创新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与传统的教学习惯实现决裂。在实际过程中,教师们虽已认识到位,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案例为导入、以问题为核心、以构建为目标的“三环节”教学,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互动生成,共同提高却并非易事。教研室虽已多次进行教学研讨,但上课时有的教师仍然是易走旧套路,课堂互动相对较弱。我们深深体会到:观念转变是先导,行动改变是根本。教学改革最难的还是观念的变革与传统习惯的决裂。观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指导教师行动的灵魂,如果观念不转变,即使在表面上做了许多工作,也只能是形似而神离,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并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创新“互动”教学;二是“互动”教学的理论内涵及所体现的新理念,所以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就难以摆脱旧观念、旧习惯的影响和束缚。
(二)教材观的转变。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施“互动”教学理念的载体。“基础”是“05”方案后的第一本教材,新修订本吸纳了党的十七大以来的重要理论成果,内容十分丰富,重点突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新的特点。教师如何从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从教学体系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体系,实现“用新教材教而不是教课本,在教学中真正“走进课本,走出教材”,其关键取决于教师教材观能否实现根本的转变。这既是“互动”教学创新的关键和前提,也是“互动”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我们要求教师是立足教材,但不拘儗于教材。既要讲明理论,更要切合实际。通过组织专题教学内容,围绕专题教学内容选择具体教学方案。这样组织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又细化到选择的教学案例中,努力实现《基础》课教学工作思维方式从封闭型的思维方式向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转变;教学工作发展趋势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在教学工作主客体上,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在教学工作意图和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上,从显型教育教学向显型和隐型教育教学方法相结合转变。其结果使从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转移到培养学生个体的人格特质以及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上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其活动更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探索的目的,努力使教学体系体现大学学习与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新内容,使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实现成长、成才和成功发展。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课堂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这是实现“互动”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探索通过案例导入、问提介入和目标构建等“三环节”的衔接、融合,实现教学系统的创新,这是关系“互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成败关键,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做好五个方面:
1、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充分地备好课
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大学新生走过了高考的黑色六月来到收获的金色九月,在这期间积攒了很多对大学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感觉比较困惑的东西,来到大学以后,这些东西形成各类矛盾被激发出来。尤其是到了陌生的环境,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使得每一届新生都呈现不同的新特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矛盾,以此来作为自己案例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次教师根据单元教材内容和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学生在学习中最困惑的问题,设定讨论题目,引出问题。
2、精心选编案例
精选案例是为了引出问题,分析案例是为了深化问题,进而达到构建的目标。所以以案例为导入,必须精心选编案例。首先要明确案例主要用于引出什么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联系和运用哪些理论。在这一目的的指导下选编合适案例。选编过程中要注意原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典型案例必须与我们的基础理论教学相适应,使本课程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进一步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当然可以选择正面的、反面的、有争议的典型案例,以便学生分析、讨论、展开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