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库的隐性影响力,主要是指我们通过量化的指标无法触摸到、感知到的那部分神奇的舆论力量。对此,最好的测量方法自然是民意测验。民意测验主要用于把握舆论的走向、量度和强度。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民意测验就成为了舆论最主要的测量和表达方式。正如赫伯特。阿舍所言,民意测验的重要性在于:“它已经成为美国人了解公民目前在想什么的主要途径”。[1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民意测验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民意测验成为美国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已经渗透到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的民意调查机构一般可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类。商业性的有盖洛普、罗珀、克罗斯利等公司,非商业性的有密歇根大学政治研究中心、康涅迪格大学的罗珀舆论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另外,实力雄厚的大众传媒机构也经常性从事民意调查,它们不仅仅自己进行独立的民意调查,而且还与专业的民意调查机构合作,目的是更加准确了解民意。这是近些年来美国民意测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民意测验的两个基本问题是:调查谁,如何调查。关于调查谁,现代民意测验经历了趣味化发展和科学化发展的两个阶段。民意测验的具体方法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早期的方便抽样,20世纪30年代的定额抽样,以及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广泛采用的随机抽样。定额抽样的方法是按照要调查的问题,选择与问题相关的人,按照各类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确定各类人在样本中应占的百分比。随机抽样的特点是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调查总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被抽中的同等可能性,完全排除调查者在选取样本时的主观意愿、印象、好恶等的关系。[14]
民意测验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测验方案的整体设计、抽样、拟定问题表、征询意见、整理分析测验结果。在这个五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是抽样。对于美国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民意测验,我们首先要确定的问题就是调查谁。美国思想库从事舆论生产的目的是影响公众舆论和政策制定,也就是说其目标客户是社会公众以及政策制定者们:总统、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影响公众舆论的目的是对政策制定者形成更强的舆论压力。基于此,笔者把美国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调查对象确定为: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但是,对于政策制定者的舆论测量从实际操作上来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般而言,无论是总统还是国会议员以及其他行政官员,其接受民意调查的几率非常小。因此,为了测量的实际可操作性,我们可以把对政策制定者的抽样扩展为:政策制定者及其核心工作人员。
事实上,笔者采用这种全面的测量方式的理论出发点建立在恩格斯的“合力论”上。这个理论是恩格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提出的,信中这样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5]美国思想库的舆论影响就是在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相互交错中产生的合力。
[1] V. O. Key, Public opinion and American Democrac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61, 10。 [2] Roger Scruton, A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Thought,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1982,224。 [3] Donald E. Abelson,A Capitol idea,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06,164。 [4] Peter Bachrach and Morton Baratz,Two Faces of Powe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56。 [5] 朱旭峰,中国思想库——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力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3。 [6] 引自作者对约翰·桑顿的专访。 [7] Donald E. Abelson,A Capitol idea,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06,178-179。 [8] 同上。 [9] Donald E Abelson,Do Think tanks Matte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02, 246。 [10] Donald E. Abelson,A Capitol idea,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06,8-9。 [11] 同上 [12] Andrew Rich,Think Tanks,Public Policy,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Cambridge,New York,2004,69。 [13] Claude E. Robinson, Straw Votes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32。 [14] 参见韩云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2005,173.以及谢岳,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伤害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53。 [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6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