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海珍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人口较少民族 扶持政策 构建和谐社会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人口较少民族特指我国人口在十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中,云南省对七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发展制定了全方位的扶持,芒景作为布朗族聚居村,是云南省7个较少民族聚居的1407个自然村的缩影。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宁,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在构建边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 扶持政策 构建和谐社会

  一、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谐社会不可能自发地实现,有关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针和措施来体现,其具体要求也必须通过有效手段来实施和保障。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就是针对少数民族中的特殊群体脱贫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方针和政策,是在边境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曾经一段时期,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模式就像撒胡椒面,只能解决贫困人口的一时只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让他们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惠民措施和扶贫政策具体化、制度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年)》和《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年)》,对全国22个、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特有民族的脱贫发展制定了全方位的政策,从临时性、松散性的扶持,转向时间性、集中性的扶持;从单一的经济扶持转向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扶持,其力度前所未有。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2个,总人口约63万人,云南省有7个: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总人口约23万。其中,有5个民族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有5个民族主要居住在边境沿线。2011年,国家把人口较少民族的上限从10万人提高到20万人,景颇族被纳入人口较少民族扶持范围。

  “十一五”期间,普洱市人口较少民族有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3种,共16414人,主要分布在景东、景谷、镇沅、墨江、澜沧、江城、思茅区。布朗族是普洱市在这项扶持政策中受惠人口最多的民族,景东县大朝山东镇曼崩村,思茅区思茅港镇大车树村,墨江县景星乡太和村、山碧村、正龙村,景谷县勐班乡芒海村、碧安乡光明村,澜沧县谦六乡打岗村、文东乡水塘村和帕赛村、惠民乡芒景村等11个布朗族村委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村。

  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按照“国家扶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整村推进”的方针,采取特殊措施,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2005年以来,对11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村委会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总额1.81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43亿元 、群众自筹0.37亿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茶叶、橡胶、养猪、养牛,帮助其修建村完小校舍、实施基本农田地改建、人畜饮水工程、农村能源建设、通路工程、通电工程、文化室建设、卫生室建设、广播电视信号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等项目。通过扶持,11个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目标,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是云南省7个较少民族聚居的1407个自然村的缩影,也是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之一。

  二、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宁

  芒景是一个由600多户、2300多人组成的村委会,下辖6个村民小组,其中布朗族占98%。布朗族是跨境民族,其聚居区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等国家。芒景村与景迈村共同拥有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古茶园,可以称之为茶叶发展的活化石。

  虽然芒景村拥有着宝贵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但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和劣势地位仍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迫切要求加快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愿望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1970年,芒景购买了一台上海产的20马力老式柴油机,又碾米又照明,结束了“吃米靠舂碓,照明靠油灯”的生活。1971年,通往山下的公路还没有通,他们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拖拉机运到惠民后,出动全寨的青壮年把还没安装的拖拉机抬上山,光是背柴油就动用了6个人。他们用拖拉机运农家肥、耕地,拖拉机要到那片地去,就开挖通往那里的路。使用拖拉机,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让他们尝到了现代机械的甜头,也深切地感到交通不便的苦头。

  1983年为解决芒景的人畜饮水问题,干部到县水利局反映困难。当时国家正在实施粮棉布以工代赈政策,水利局给芒景送来一批布。他们把布分配到各户,筹集到4万元,加上社里的3万元公积金,到县城买来水管和水泥,再带领社员从惠民把这些物质抬回寨,大家投工投劳修建了水池,把水引到各家。1984年,他们开挖芒景村通往惠民的简易公路,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寨子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力。

  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芒景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芒景村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如下目标:

  1、从景迈村至芒景村的弹石路通达7公里;2、用以工代赈的扶持方式,村民投工投劳,筑通全村500多户的串户石板路和1.8公里帕岩冷山条石路旅游环线;3、解决了6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4、为1000多亩茶园种植的提供底肥;5、实施一个点的新村规划;6、为了实现机耕,对600多亩水田进行了改造,把小田改成大田;7、为冬农开发提供800亩的玉米良种;8、为300户人家修建了沼气和猪圈;9、为100户人家进行了茅草房改造;10、修建党员活动室和篮球场各3个;11、创建平安组1个;12、组建民族歌舞演出队1个。

  以上目标的实现,大大改善了芒景村布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边疆安宁。

  三、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古以来,芒景布朗族以茶叶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主,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为辅,并在300多年前将茶叶作为贡品。茶已成为布朗族生活中重要的“拐杖”,支撑着布朗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年的4月17日,布朗族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茶祖节,祭茶祖,呼唤茶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该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现代视听《现代视听》
《现代视听》杂志,月刊,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管,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研究所;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
贵州地质《贵州地质》
《贵州地质》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059/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物探与化探...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电话:010-68386014,地址:北京海淀区金沟河路航天二院东院北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中国宇航学会 中国系统工程...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主办的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
成才《成才》
《成才》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090/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健康教育、美育...
生态科学《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98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对策...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