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政府的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中,绩效管理者的传统文化观念直接影响着基层政府具体的管理行为。第一,在基层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中尚未真正地确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第二,统治观念和管理观念仍占据重要地位,对现代公共服务理念的未能深入理解;第三,急功近利,短期绩效目标至上,轻视甚至忽视基层政府长期发展目标;第四,法制观念淡薄,依法行政的道路仍然很漫长;第五,社会责任感不强,基层政府部门利益高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倾向比较严重。这严重束缚基层政府的绩效管理持续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引入现代绩效管理理念。现代绩效管理理念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基层政府的管理者需要逐渐把现代的绩效管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如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它是当代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方面经典理论,是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趋向和理论界的主导思潮。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内容是以人为本,讲求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既要求宏观运筹,又必须从微观经营。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它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初始阶段的宣传发动与观念更新、过渡时期的全面推广与逐渐完成以及最后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并在政府机构工作中成为自然运营模式。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优质,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因此,上下级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协助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打破部门界限,强调角色的位置转换。贯穿这种理论的一条主线是政府应当把公众当作顾客,要想尽各种办法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运行成本,尽可能让群众对自己的服务质量满意。
当前,我国有些基层政府采用了西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技术,但带来的是一时的“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拿来”的技术和方法会走了样,发挥不了作用。这意味着西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制度基础即文化、习惯、民主理念、参与意识、顾客导向、责任意识等的支撑。因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先进的政府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易移植过来,但其相应的制度基础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
参考文献:
(1)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卓越主.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1]此项调查数据来自零点调查的《2004年中国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研究报告》。http://news.hexun.com/detail.aspx?id=104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