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立项、项目论证、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和项目结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学院规定教师在第五学期初向学生公布各项目组和实验室可接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项目和人数,供学生选择。由学生提出申请申报,经指导教师审核报学院批准后,即可进入项目组或实验室工作。学生自主申报立项由学生自主提出项目申请,再由学院组织专家对该申请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立项和资助经费。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结题后,经验收合格,可鼓励学生以SRTP的成果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也可作为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动物医学系三年来共有192名学生参与SRTP计划,占毕业生人数的28%,共有33位学生的SRTP计划作为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中29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这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入科研角色快,课题设计思路敏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可以无过渡地进入课题研究实施。
(三)兼顾考研,强化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鉴于研究生考试、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在时间上的冲突,学生一个折中的实习方案就是留在校内实习基地实习。这样学生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有规律的复习考试。但是,随着考研学生人数的增加,校内实习资源有限,临床实习质量和有效实习时数难以保证。也有学生考虑到考研后要从事科研工作,实习期间全部选择在实验室实习,临床实习被淡化,达不到本科教育的实践要求。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实验室条件,建设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校内实验牧场和动物医院,以满足校内实验教学和考研学生校内毕业实习的需要。
利用学校地域和科研优势,通过和科研院所、校企联合等途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解决实习资源不足良好途径。基地建设要遵从动物医学教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教师开展科研活动[4]。三年来,学院共与16家有一定规模的动物医院、7家大规模的养殖企业、3家兽药厂以及河南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挂牌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学生毕业实习的需要。对于前期没有选定论文题目的同学,可在毕业实习阶段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确定论文题目。论文立意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立题,也可以根据疫病流行情况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甚至可以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实验条件等设计毕业论文,尽量使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又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复习考试。论文素材应来自于实习过程的积累,避免毕业论文时间投入的权重明显大于临床实践。
(四)实行学生毕业实习带教和毕业论文指导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毕业实习带教是动物医学专业多年传承并倡导的主要实习模式。有完善的毕业实习计划和指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并且实习指导教师蹲点指导,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对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而中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学院规定新进教师必须到生产实践一线指导学生的实习,使青年教师有接触动物医学临床的机会,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激发科研灵感的过程,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年来有28位中青年教师进行毕业实习带教,指导毕业生153人,其中考入研究生41人。
毕业实习带教,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操守的培养也很重要。职业操守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5]。因此,带教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以身作则,放下身价,置身基层,以实际行动教给学生做人和从事科研的准则,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同研究开发能力。
为了兼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学院全面推行了毕业实习带教和毕业论文指导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产、学、研相结合[6],能够使这一实践教学模式更顺利实施。学生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教师以理论指导为主,实习基地技术人员以实践指导为主,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及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老师理论指导和技术人员的生产指导之下,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许 军,孙彩敏. 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探讨[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63-66
[2] 肖金华.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8(2):107-110
[3]许迈进,杜利平.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4):29-36
[4] 王文凯,姚安庆. 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 55-59
[5]林 桢.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的新思路[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4):305-306
[6]王海鹰.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