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动物医学是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毕业论文素材收集的重要途径。动物医学研究生是我国兽医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储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生源,合理疏导本科毕业生考研、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条件下实现动物医学多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
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这是由其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的。学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毕业实习,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毕业论文素材收集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的动物疾病不断出现,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面临着严重威胁,动物医学研究生教育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动物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我国动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也关系到我国在动物医学高科技领域的人才储备。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竞争日趋激烈,考研就成了大部分毕业生的重要取向。学校应该因势利导,鼓励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考研。然而,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复试,正是处于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阶段,造成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研究生考试和复试的多重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是新时期条件下培养多层次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迫切任务。
一、毕业生考研、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之间冲突的成因
(一)毕业实习和考研之间的冲突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疫病防控实践中的过度阶段,是毕业前期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时期,毕业实习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实习学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技能,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和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进一步了解,选择考研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近三年来,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系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人数均占当年毕业生
作者简介:李银聚(196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预防兽医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人数的68%以上。由于全国农业院校研究生统考在元月份,毕业实习大多数时间是安排在第七学期的后半学期,正是处于研究生复习考试阶段。为了保证考研,学生相当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复习考试,淡化了毕业实习。
(二)研究生复试和毕业论文间的矛盾冲突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毕业前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以其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1]。无论何种形式,毕业论文的基本标准是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并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科领域和生产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过程,并在实践中搜集论文素材。我院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考试上线率比较高,均占当年考试人数的73%以上。由于研究生复试主要在每年的四月中上旬,在学生在这一阶段,思想紧张,加紧复试的准备,无心从事实习和科研操作,中间还要抽出约两周的时间复试。毕业论文在时间和操作方面不能有效保证。
(三)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间的矛盾冲突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疫病防控实践中的过度阶段,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和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科学研究和动物医学的发展紧密结合,尽可能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但是,由于毕业实习在第七学期,毕业论文设计在第八学期,以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分属于不同教师指导,致使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脱节,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实践实习和论文选题,又不利于教师统筹指导。
二、协调毕业生考研、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之间的关系几项措施
(一)倡导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提前介入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开展学习、研究和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检验[2]。动物医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因此,从第六学期开始,要求有指导毕业论文任务的老师,提前拟定论文题目并公示,以备有考研意向的同学了解老师的科研项目,提前做好选题的准备。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开展相关的实验工作。这样,能够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试验,论文的撰写时间也比较充足,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复习考试和复试的压力。较好地解决研究生复习考试和复试复习与撰写毕业论文的冲突,有利于考研率和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并能保证研究生生源的质量。
教师在毕业论文题目拟定方面,要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科研和教学实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保证指导到位和论文质量,学院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以讲师、副教授、教授为主,并规定指导学生数量,以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近三年来,学院要求讲师每人拟定1-3个论文题目,副教授3-4个,教授和硕士生导师4-5个,使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经系领导小组统一论证调配进行实施,最终以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指导学生人数分别是1个、3个和4个为限。目前全院共以这种方式指导毕业论文有92篇,其中26篇为校级优秀论文,41篇为院级优秀论文。这样既能保证教师的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延伸到毕业论文
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娴熟的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最高形式。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是许多院校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这种模式最早是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戈利特院长创设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Program,UROP),这个计划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科研项目[3]。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 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实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SRTP主要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实行,我院主要采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学生自主申报立项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