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管理方式落后,信息保障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人工来进行的,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而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既影响领导对科研工作的宏观掌控、科学决策,又不利于管理人员实时、全面地了解全院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也不利于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科研动态、获取最新科研信息。
三、改进高职科研实用性保障机制的最有效方法与途径
综上所述,目前条件下,高职院校在科研保障上各方面的缺口都很大。对一线教职员工来说,眼下最迫切需要的科研保障莫过于“获得一定的科研机会、获取有效的科研信息、掌握基本的科研知识与方法、得到及时的科研指导与支持”。
(一)制定科研发展规划目标,保障科研工作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科研规划是高职院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科研规划目标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面向教学、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坚持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科技创新服务。其次,规划目标务必是量力而行的,目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想在短期内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推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高职院校对本校的主要科研领域、科研对象以及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要有准确的预测和清醒的评估【3】。第三,既要有导向性明确、前瞻性强的中长期目标,又要有翔实、具体的近期目标,确保学院科研工作思路明确、计划科学、执行有力。
(二)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保障科研工作的组织性和科学性
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学院总体科研规划,谙熟职业院校科研特点,要有一定的科研功底和专业知识,具备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选聘合适的人员加以培训是最经济的办法。同时,要建立符合本院实际的政策来规范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严格对他们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高效推进。
另一方面,基于高职院校科研基础薄、科研实力弱的实际,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专题培训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构应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让教职工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选题、命题、结题的方法与技巧,科研方向与思路,科研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程序,科研成果发表与推广的方法、途径等等。在培训师资上,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理论指导,邀请有经验的科研专家讲座或定期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科研人才的储备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三)创新科研管理方法,优化科研管理流程,保障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随着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以及科研经费等,在质和量上都将会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各项统计工作也会越来越繁重。因此,创新科研管理方法,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以加强科研工作日常管理,完善科研工作流程,从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促进科研发展,是科研管理的必然趋势。
实现科研工作网络化管理,前提是要结合本校实际,量身打造一套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软件系统。这套系统通常应包括科研人员信息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信息发布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等模块,具有数据录入、修改与删除以及报表分析与综合查询功能。
科研管理网络化可以带来如下变革:
1、信息沟通及时、畅通。首先,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内便捷、高效地针对全体科研人员或某范围内科研人员发送相关公告、文件、科研资料,科研人员可在系统中将上报材料、项目进展、科研成果等实时传送,不需要耗时耗力地逐个打电话通知、或电子邮件通知。其次,管理员通过收集、过滤、整理各种资源,及时更新各级各类期刊杂志的投发方式及要求,及时发布最新的科研信息、科研动态,为科研人员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2、项目管理全程化。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对项目申报记录、项目立项登记、立项后的项目进展、阶段性成果、项目完成或未完成的情况、成果转化等实施全程化、透明化监控。
3、成果管理精细化。对科研人员申报的奖项信息、论文论著信息、成果转化信息等进行精确登记与查询,并对这些成果进行科研积分的分配,实施科研量化管理。
4、科研用户管理梯级化。既可满足学院在科研管理上不同级层人员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护科研人员的个人信息,满足对网络管理人性化的需求。科研管理人员能够使用系统所有功能,及时掌握学院的科研全貌,为领导全面决策提供实时而准确的最新资料;部门负责人拥有对本部门项目、奖项、成果等的二级管理与审核权限,为部门决策和执行学院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教研室负责人拥有对本教研室人员所申报的项目、奖项、成果等的一级管理与审核权限,及时了解教研室科研工作最新进展;科研人员可以进行网上项目、奖项、成果、相关信息等的申报、修改、查询等。
5、学术交流管理规范化。
外出参加学术培训或学术交流等活动在职业院校中的管辖权定位不明,院级教研部门、系级教学部门等似乎都有权做出决定和管理,但对这些活动的具体进行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却普遍缺乏管理。将这些活动纳入科研管理,应用信息化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可使活动目的更明确、活动过程更简约、活动效果更好。备案登记活动时间、地点、举办单位、推荐单位、活动主题等,活动结束后,再将活动内容、参与者的心得或收获等上报备案,既可激发参加者的积极性,又将学术交流成果或经验在本校进行了普及,增加了这类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制度管理和网络舆论监督两个方面来规范这类学术交流活动。
总之,社会在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也要与时俱进。科研管理部门应本着“服务第一”的态度,规范管理政策,创新管理方法,为广大教职员工们提供最实用的支持与保障。研究表明,这些简便易行的保障措施,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森,张霞,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13
[2].孟学英,黎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46
[3].武新德,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及管理制度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