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曾子认为交友的原则是忠信,一日三省。网络交往要以信义为主,应以诚相待,做到相互真心、真言、真行,不欺骗。诚信包括诚实和信用两个方面:诚,就是真实不欺骗;信,就是遵守并践行诺言。诚实是诚信的本质和基础,信用是诚信的现象和体现。诚中有信,信中有诚。不诚则不可信,信必见其诚。如果是一个讲诚信的网民,不管用什么名字和符号,所说所做都符合伦理道德,那么就会得到其他网民的信任、尊敬和支持。加强网民之间以诚信为主的道德建设是网络社会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逐渐获得进步和提高,但是作为网民的个人诚信道德却在大踏步地向后退步。诚信之德是网络道德的基本准则,树立网络交往的诚信观,实施网民诚信道德教育,加强道德的舆论宣传作用,提高网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立诚信道德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当然也需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络法规,形成一个法制的网络环境,以强制的法律来规范不讲信用的行为,使网络交往中诚信之德得以保障和有效的实施。
四、“慎独”是“网民”的自律性道德
现实交往的关系和网络交往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网络交往关系的“虚拟化”、“符号化”,网民在网上可以任意地伪装自己。网民诚信道德教育,必须实施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
“慎独”是儒家自我修身的方法。《礼记• 中庸》记载: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部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慎独”指的是人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刻伴随主体自身。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每个网民心中的道德自律和道德素养,形成自觉的道德信念时,才能转化为网民在网络世界里真诚交往的内在推动力。
网民高度自觉,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做到对自已严格要求。个人独自上网时,没有任何的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网络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而不做有违天地良心、有损伦理道德信念的丑事,实现网民道德主体修身的自觉性。“慎独”是网民自我修身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其网络道德水准的主要原则。如果网民都能做到“慎独”,网络交往必然会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
网络交往不但需要网络法律的监控,更主要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来提高,也需要每个网民内心的信念和价值理念来规范网络交往的行为。
五、结语
总上所述,网络交往应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基础,加强网民的自我道德修养,净化网络世界,提倡网络文明。从网民的道德自律到他律,才能保证网络交往的秩序性和安全性。儒学的本质是人本哲学,以人为本,有着较强的入世情怀和人文关怀。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儒家道德思想,综合创新,实现其现代转换,并运用到网络交往中。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网络交往问题的解决,才能逐渐形成一种平等、和谐、诚信的网络人际关系,建立起一个文明、理性、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 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 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2] 易丹: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 [M]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
[3] 胡伟希:中国哲学概论[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王晓春: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J]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8期。
[5] 孙伟平等: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J ] 北京:哲学研究1998年第8期。
[6] 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 ]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7] 陈正夫,何值靖: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化[M ]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年。
[8] 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