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云南甲马的当代价值
云南甲马的当代价值
来源:互联网 sk001 | 郑凌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云南甲马  当代美学价值   活态文化  和谐诉求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三、云南甲马体现了民众的和谐诉求

  云南民众稳态化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群体性的审美情感是云南甲马在历史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保障,这种状况一方面和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典型的地域文化构建的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形式所决定的。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而和谐文化的前提是思维和谐、精神和谐。从和谐社会的目标看,既包括经济目标,也包括政治目标,还包括环境发展目标,但是各个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落脚点还在于文化,在于构建和谐文化,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文化氛围。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终极追求,早在中华文明的孕育阶段,就产生了朴素的和谐意识。《尚书》关于尧舜禹执政理念的记载就有“协和万邦”、“咸和万民”的名言。这表明,在国家尚未形成的时候,先民就已经把和谐作为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史伯的“和实生物”,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尚同”,“非攻”,老子的“知和曰常”,都以“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追求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传统“和谐”思想中提倡包容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包容性即:兼容并蓄,宽容海涵,既是“和谐”的表现形式,也是达成“和谐”的基本前提。差异性是“和谐”的题中之义,也是“和谐”的具体特色。互补性即:文武并用,宽猛相济,是“和谐”的要求,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历代思想家普遍承认“和谐”具有差异性,而差异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包括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调整利益分配的矛盾,解决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矛盾等。[5]

  白族作为世界上唯一全民信仰本主的民族,本主信仰中所彰显的人文精神也是当代社会的必需。云南甲马作为传统的农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存在完全在于民众对生存、生活的需要。生理学家亚伯拉旱·马斯洛在分析人类在分析人类动机时提出了有名的“需要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上升发展为较高层次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完善需要。目前,甲马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性的普遍觉醒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人人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张扬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人们又需要秩序、需要组织、需要合作,需要一种充分尊重人性而又井然有序的和谐文化,以确保人类的各种组织形式在健康中发展。其实,甲马所反映和体现的是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下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一种无奈的选择。

  “白族信仰本主,早已超越了宗教本身。村寨本主庙可以说是白族人民结社集会的理想场所,开展各种传承教育的文化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白族民族民俗博物馆。”[6]甲马作为一种无可替代的载体,把本主文化中蕴含的民众对自然、对生命的认识,深深地渗入生产、生活等形态之间,从一定意义上说,甲马纸已成为本主文化中的和谐因子,它所体现和蕴含的追求和谐、和美、和顺,美满,既是白族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他们所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已经成为维系当地民间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成为当地民众对谐社会的诉求。

  结 语

  云南甲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造型中蕴含着的原始思维特征及文化特色,体现着浓厚的历史传承性和云南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与特质。甲马艺术从生成到传承表现,更主要体现了所处生存环境的自然状态,以及作为民众生产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之相适应的生存态势。

  传承是甲马艺术得以存在、延续与发展的必要机制,传承的能动性其中包含着对甲马题材的选择,以及一代代甲马艺人的创作激情。甲马传承者在创作中不断注入自己新的认识和新的创造,才使得甲马艺术真正存活于当代人的生活之中,并充分显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力量。甲马艺术的传承不仅仅是实现对于本民族艺术及文化的保护,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化。关于甲马艺术的保护,我们应该赞同吕胜中所说的:我们不能像有些人提出的那样,如同保护珍稀动物般划定保护区,让那些偏僻地方的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我们却在城市里享受现代文明。[7]

  对于云南甲马这种地域性的民俗文化,保护的理念并非把它当作一个历史的躯壳,“文化”不同于“文物”,它是活态可见的,“作为巫教迷信用品,‘甲马纸’虽然现已基本丧失其特有的含义,但作为白族民间木刻版画资料和民间宗教文物来看,很有研究价值。”[8]乡土性是甲马价值所在,这种在田野中诞生、在乡土中成长起来的艺术,淳朴、直率、乐观、诙谐,其形象简率而稚拙,却有一种朴质的、天真的极其生动和天然的乡土美感,从一定意义上讲,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和鉴赏价值。因此,积极拓展甲马的发展空间,以现世关怀满足民众的需要,使其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中去。民俗文化的保护文化空间就是保护民俗文化赖以传承的载体,要有继承,还要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才能使传统的甲马艺术焕发生机、增添活力。而民俗文化的创新,要有大量的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精神需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内涵,适应“以人为本”的文化要求。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采取积极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确保民间艺术的生命力,使其在人、群体、社会中得以现实延续和发展,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扬光大。因此,只有清醒地认识到保护民俗活态文化的重要意义,才能定位云南甲马艺术作为民族民俗文化的价值,走出一条繁荣、发展与保护甲马艺术的希望之路。

  参考文献:

  [1]杨郁生.云南甲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54页。

  [2]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 529页。

  [3]陈继扬.云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的教育功能研究,西南大学博士,2007年,第129-130页。

  [4][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47页。

  [5]黄朴民.传统文化的和谐本质及其价值.光明日报,2006年7月26日。

  [6]杨亮才 赵寅松.和谐的社会:中国白族本主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36页。

  [7]吕胜中.再见传统3[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5月版,第10-11页。

  [8]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年6月版,第 529页。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教师博览《教师博览》
《教师博览》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222/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物谱、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子、电气信...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月刊,于201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
科学文化评论《科学文化评论》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184/G,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物访...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创刊于1985年,是全国教育学院学报,吉林省一级期刊,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刊(CNKI)。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肉品卫生《肉品卫生》
《肉品卫生》本刊由全国商业卫检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 《肉品卫生》主要报道调查研究、经济交流、市场检验、卫生管理、专论与综述、基础知识讲座、问题讨论和译...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