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课改,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手段的核心,我们不仅要做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上要做到最好”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且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新课程倡导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变化,学法的指导,组织形式的采用,评价方式的运用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 自主学习 兴趣 培养
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状况调查
目前,厌学已是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学生的厌学心理就越严重。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此我们校对在校广大师生进行了全面问卷调查,现将学生厌学数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社会原因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会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他们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又如近年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网络、赌博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
二、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繁重的劳动和微薄的经济收入,家长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不高。学生送到学校仅仅为了识些字,完了就回家干活。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本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也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启发和鼓励。另外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很少,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第三,现在初中生的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有一定比例的家长既无能力又无恰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第四,部分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进取精神,从而导致厌学。第五,农村有大约三分之二学生属于留守学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心理上得不到家长关爱和及时的疏导,导致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出现了学习障碍。
三、学校原因
1、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在“应试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是面向少数学生,特别是忽视后进生,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更加厌学。
2、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之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教学上往往重视学习优、中等生,而忽视了因种种原因导致厌学的学生。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厌学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厌学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教师把厌学情绪归之于学生,而极少归因于教育教学问题,没有从教育教学的不足上寻找引起厌学的原因。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的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强了厌学情绪。
4、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
由于学校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存在着在以下几种弊端:一是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兴趣各异的学生,在同一天走进同一教室,同读一本书,同进行一个教学进度,同接受一个培养目标,这种“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厌学。二是学生到八年级时,随着年龄和阅历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个性越来越强,兴趣逐渐明显,开始出现对职业选择的思考。这种选择自然会驱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选择。而“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却使学生感到想读的书学校里没有,所读的书又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不相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三是学生到了九年级,学习成绩差异越来越明显,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等生和后进生逐渐难以适应。这时学校的培养目标,偏重于是升学指导也越来越明显,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有限的升学指标可畏而不可及,他们觉得似乎受到了学校的冷遇,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多余的人,加上社会的诱惑,导致学生厌学。
四、学生原因
1.学生对“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感到困惑。
一方面,学校思想教育薄弱,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追求“高分”和追求个人生活幸福作为教育的唯一出发点。而面对商潮汹涌的市场经济,学生看到,读书不“高”,一样可以赚钱,一样生活的很幸福,对读书的作用感到怀疑。另一方面中考凭分数进重点高中的现状,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感到失望,由于精神空虚,失去了求知的愿望。
2、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
一方面,学生到了初中,每天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再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中学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很少,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压抑、单调、无活力;另一方面,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合理,单纯地以学生的考分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身心长期疲劳过度,厌学情绪滋生暗长。
3、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
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既然厌学已是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建立激发学习兴趣的对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自觉的动机,是探索追求的动力源,是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中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逐渐出现两级分化现象,造成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不同年级有哪些兴趣差异?如何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初中数学教师重要的课题。
初中生不同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解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我们对本校的八年级学段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表明,118名被调查的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4%,其中直接感兴趣的占47%,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占46%,可见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