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在英汉语言翻译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意义,更要留心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同一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表达的意义也大不相同。翻译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这一角度,探讨一下如何巧译颜色词。
关键词:英汉语言,颜色词,象征意义,翻译方法
引言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数量的颜色词。汉语中有七种基本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而在英语中则有十一种基本色,它们是:白、黑、灰、褐、红、绿、黄、蓝、紫、橙、粉。汉语中的绿、青、蓝是三种颜色,对应到英语中就成了两个颜色:绿和蓝。所以,汉语中的青可以翻译成英语中的绿或蓝。如:青菜译为green vegetables,青山译为green mountain,青天译为blue sky。青还能翻译成英语中的黑。如:青布black cloth,青丝black hair。熟为人知的谚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译成Blue comes from the indigo plant but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self.
我们不仅要注意颜色词本身的基本意思,更要留心它们的象征意义,因为他们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几种基本色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一下如何巧译颜色词。 英汉文化中几种颜色词的对比 从科学的定义来说,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是人眼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西方从文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科学理性的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发现,对客观世界和客观认识采取现实的科学态度。因此,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往往比较直接,一般是用客观事物的具体颜色来象征某些抽象的文化含义,所以更容易追溯其语义理据和逻辑理据。而中国文化中,颜色的生成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它的发展受到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较大影响。在先秦,颜色词就已经与古人的世界观、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后来又与政治挂钩。所以中国文化中的颜色内涵和象征意义十分丰富,而且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多元的。 黑色 黑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人的黑色脸谱;另一方面,它又由于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如:黑心evil mind;黑幕inside story of a plot;黑手the reactionary power having some evil activities secretly;黑名单black list。
在英国语言文化中,黑色是禁忌色,还象征着死亡、凶杀和灾难。英语中的Black Friday 就是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日子,a black letter day凶日,象征邪恶、犯罪,black sheep败家子,a black eye丢脸、坏名声,还象征沮丧、愤怒。
黑色既象征死亡、罪恶和灾难,同时也象征庄重、威严和尊贵。例如black suit and black dress是西方人最崇尚的传统服装,在庄重场合,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穿黑色;交响乐团的成员都是黑色西服,以显示尊严和肃穆;在酒店,餐饮服务业中,黑色西服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black ball指的是盛装舞会。 白色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中国在办丧事时穿白色丧服,戴白花。白色的意义又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如“白专道路”;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战败一方打“白旗”表示投降;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等等。
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则穿白色婚纱,戴白手套,这一天被称为white wedding。white day并非指“白天”,而是“吉日”(lucky day);white lie是善意的谎言;white light不是“白光”,而是指正义公正的判决;white list白名单(指守法的人士、合法的机构等)。另外,白色在西方人眼中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例如:White House白宫,指美国政体;White Hall白厅,指英国政府。
英语中有些含有white的词组并不和汉语的白色相匹配。如:a white man指善意的人,有教养的人;white war没有硝烟的战争(意指经济战争)。同样,汉语中有些与“白”字相配的词组,实际与white表示的颜色也没有什么联系,而是表示另外的含义,如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白菜cabbage,白搭no use,白费力all in vain,白痴idiot。 红色 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源于太阳,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我们的初祖在祭祈巫舞的过程中,对阳光有一种本能的依恋和崇拜,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人还认为“日至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因而对代表太阳的红色产生了特别亲切的感情。红色在汉语中,从国到家,从个体到群体,从喜好到风俗,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蕴含着勇敢、吉庆、欢欣、荣耀、热烈等意义。传统的婚礼中,新娘裹红挂彩,新郎胸前一朵大红花,洞房内贴一对红双喜字,这是爱情美满的象征。
西方人眼中的红色带有“危险”、“激进”、“流血”、“暴力”的价值取向,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所以许多含有红色的词语自然不会有积极地意义。如:red battle血战、激战;red hand沾满鲜血的手;see the red light表示大难临头;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风化区。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无论中西方文化,鲜艳的红色常与喜庆吉日、庆祝活动有关,表示热烈、欢快、热情、激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另外,红色也可以引申来表达人的兴奋、激动、害羞、气愤等情感状态。如:red-letter day一般指圣诞节或喜庆的日子;red-hot指痛饮,狂欢作乐;become red-faced指脸红、害羞的意思;turn red指难为情。
在英汉翻译中,红色有时可完全对等,有时却大相径庭。如: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红运good luck,红利dividend等等。 蓝色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象征意义,相对而言,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稍多一些。阿斯海姆在评价蓝色时说: “蓝色像水那样清凉。”在英语中,人们经常用蓝色来描述人的情感,带有贬义,表示“情绪低落”、“忧郁”、“烦闷”等不快的情绪。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沉;be (fall) in the blues无精打采,闷闷不乐;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蓝色在英语中还具有性色彩很明显的意思。如:blue movie色情电影;blue revolution性解放;blue talk下流言论。蓝色还可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显赫的王族或贵族。如:blue blood名门望族;blue ribbon蓝绸带,最高荣誉;blue-brick universities蓝砖大学,指牛津、剑桥等名牌大学。 绿色 绿色是青草和树木的颜色,象征着年轻、朝气蓬勃、茁壮成长。例如:in the green指年富力强的时候;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green memory栩栩如生的记忆;green wound新伤口。绿色的这一象征意义在英语和汉语中是一致的。同时,在英语中绿色还可以表示稚嫩,工作不熟练的意思。如:green hand缺乏经验的人,生手;as green as grass幼稚;a green man容易上当的糊涂虫。绿色也象征嫉妒,如:the green-eyed monster妒忌;green with envy充满嫉妒;a green eye妒忌的眼睛;说一个人眼红或害了红眼病是green-eyed,不是red-eyed,而医学上的红眼病是pink eyes。 黄色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黄色被视为皇帝的象征,代表高贵、威严、富贵、荣耀。如“黄袍加身”、“金碧辉煌”、“金科玉律”。黄色还表示淫秽、腐败、堕落。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扫黄等等。这与英语中的蓝色意义不谋而合。在英语中,黄色还象征着“卑鄙的”、“懦弱的”、“胆小的”意思。如:have a yellow streak懦弱、胆小、卑鄙的行为;yellow belly可鄙的胆小鬼;turn yellow胆怯、害怕;yellow dog卑鄙的家伙,胆小鬼。而且英语中的yellow journalism黄色报刊,不是指色情报刊,而指不择手段吸引读者的报刊;yellow pages黄页,指美国人常用黄纸印刷的黄页电话簿。 其他颜色:紫色、褐色、灰色、粉色 在英语中紫色才是王权的象征,因为历代的帝王和主教都有穿紫袍的传统。例如:be born in/to the purple 生于帝王(望族)之家,身份显贵;marry into the purple(指女人)与皇子或贵族结婚,嫁入王侯显贵之家;to be raised to the purple升为红衣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