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以人为本,用爱心构筑预防校园伤害网络。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教育观点,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任务,以 “润物细无声”为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弘扬社会正气和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空间,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领导、教师和学生间要相互沟通、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让爱充满校园,用爱心构筑有效预防校园伤害的三级网络。
4.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①加强中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设法制教育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在活动感受法律的尊严和威慑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痛恨伤害,远离伤害。②广泛开展中学生自护教育。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的规定,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中学生普及自我保护知识,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御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③加强心理疏导,重视心理素质培养。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及时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挫折、失败和困难,积极消除引发伤害事故的主观因素,避免因学生心理障碍而导致的伤害事故的发生。④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开设安全教育课。要对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自觉增强抗风险意识,远离各种危险源,不从事各种危险活动,主动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家校互动,协同作战
学校要建立学生家长档案,制定家校互动教育方案。要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学校预防伤害的各项措施,经常和家长交流预防校园伤害的方法,促使家长有效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协商处理,共同防范,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协同作战的有效预防校园伤害的桥梁。
四、结语
避免校园伤害最有效的方法是干预。而最有效的干预途径之一,就是理清伤害的套路,找出伤害的根源,从根抓起,把源头堵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干预中学生预校园伤害的发生,是一个系统、长期而又复杂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关心和支持。让全社会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协作的学生校园防范体系,让危险远离校园,让伤害远离学生。
参考文献
[1]许龙君. 校园安全与危机管理[M] .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第67页.
[2]范存欣,王声,等.对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9
[3]李湘生,宣英琴,朱敏,等.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
[4]卓晴君.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典型案例大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贺小凡.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认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
[6]方玉风.论学校对在校未成年学生的侵权责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7]赵敏,王睿倩.关于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8]褚宏启.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9]陈振全.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事故的侵权行为及其防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1.
[10]皮华英.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
[11]马串莲.校园学生伤害事故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
[12]刘文辉.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认识、预防及处理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