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4共有5个项目,主要包括“提供与公司解约违约方面的意见;编制专业的就业指导教材;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程序指导;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该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7%,故命名为“就业服务指导”。
因素5共有3个项目,主要包括了“为学生就业引导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塑造学生就业信心;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该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0%,故命名为“观念形势教育”。
因素6共有2个项目,主要涉及到“详细的了解学生的求职需求及动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自我正确定位”。该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27%,故命名为“就业规划指导”。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特点分析
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对编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对25个题目计算Cronbach's Alpha系数,得到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8,其他六个维度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719、0.736、0 .845、0.845、0.856、0.782,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中,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位0.506、0.233、0.432、0.453、0.476、0.389,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再0.750-0.907之间,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低于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描述性特点 表2 各因素平均分以及标准差 名称 就业策略指导 组织渠道拓展 就业去向引导 就业服务指导 观念形势教育 就业规划指导 M±SD 4.23±.64 4.38±.57 4.00±.80 4.03±.81 4.43±.83 4.22±1.08 分别对就业指导需求的6个维度均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表明: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内容的需求都达到较高水平,六个维度得分都大于4分。具体来讲,毕业生对学校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的需求程度前5位分别为:为学生就业引导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M=4.58);同企业加强联系,多提供实习单位和实习机会(M=4.48);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就业信息(M=4.42);组织各类招聘活动(M=4.38);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塑造学生就业信心(M=4.38)。相比较而言,观念形式教育得分最高,就业去向引导得分最低;从就业指导内涵6个维度得分的标准差看,组织渠道拓展和就业策略指导的得分都较为集中,离散程度不大。
2.不同类型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比较
表3 不同类型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比较 分类 就业策略
指导 组织渠道
拓展 就业去向
引导 就业服务
指导 观念形势
教育 就业规划
指导 男生(n=687) 4.19±.67 4.36±.57 3.95±.68 4.01±.83 4.42±.93 4.19±1.20 女生(n=283) 4.33±.53 4.43±.56 4.12±1.04 4.08±.77 4.44±.54 4.28±.71 t -3.34** -2.00 -3.01** -1.11 -.24 -1.12 研究生(n=104) 3.93±.61 4.26±.82 3.80±.62 3.73±.53 4.25±.59 4.11±.89 本科(n=883) 4.24±.64 4.38±.56 4.01±.81 4.04±.82 4.43±.84 4.22±1.09 t -2.20** -.99 -1.16 -1.73 -.96 -.42 独生(n=459) 4.27±.66 4.37±.56 4.06±.65 4.05±.78 4.46±.95 4.22±.72 非独生(n=510) 4.19±.61 4.39±.57 3.95±.91 4.01±.84 4.39±.71 4.21±1.33 t 1.88 -.42 2.00** .82 1.32 .08 一年级(n=225) 4.25±.53 4.37±.58 4.09±1.14 4.00±.79 4.43±.56 4.25±.73 二年级(n=196) 4.22±.57 4.33±.62 4.07±.60 4.08±.83 4.41±.59 4.26±.77 三年级(n=323) 4.30±.73 4.42±.57 3.97±.66 4.04±.78 4.48±1.21 4.25±1.57 四年级(n=224) 4.11±.63 4.37±.49 3.90±.73 4.02±.86 4.35±.52 4.09±.68 F 3.88** 1.20 2.63 .33 1.20 1.31 理工科(n=657) 4.18±.66 4.37±.55 3.97±.87 4.02±.86 4.41±.94 4.16±.73 文史科(n=232) 4.37±.55 4.43±.57 4.11±.63 4.08±.71 4.45±.58 4.39±1.78 其他(n=79) 4.23±.60 4.36±.59 3.98±.59 3.97±.65 4.48±.43 4.17±.72 F 7.74** .85 2.73 .57 .27 2.91** 城市(n=271) 4.24±.63 4.38±.58 4.06±1.09 4.01±.82 4.42±.53 4.36±1.65 区县(n=231) 4.26±.68 4.33±.52 3.98±.58 4.02±.86 4.36±.86 4.12±.77 农村(n=465) 4.22±.62 4.40±.58 3.98±.69 4.05±.79 4.46±.96 4.18±.73 F .26 .70 1.08 .52 .88 2.61** 注:**为p<0.05
分别对就业指导需求的各个维度进行性别差异的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就业策略指导(p﹤0.05)与就业去向引导(p﹤0.05)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讲,女生远比男生对于就业策略指导、就业去向引导的需求更大。
对不同学历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大学生仅在就业策略指导需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科学生对于就业策略指导要求更加强烈。研究生最关注组织渠道拓展,本科生最关注观念形势教育。
对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就业指导需求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就业去向引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对于就业去向引导的需求程度远高于非独生子女。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得分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仅在就业策略指导的需求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三年级学生对于就业策略指导的需求上高于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其中一、二年级学生最关注观念形势教育、组织渠道拓展、就业规划指导;三、四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就业指导为观念形势教育、组织渠道拓展、就业策略指导。
对不同学科性质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得分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理工科、文史科和其他学科在就业策略指导、就业规划指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文史科需求程度高于其他学科,高于理工科。
对不同家庭所在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得分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仅在就业规划指导的需求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的学生比区县、农村的学生更加希望获得较好的就业规划指导。
四、讨论与建议
1.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全面化,就业策略指导成为重点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包括就业策略指导、组织渠道拓展、就业去向引导、就业服务指导、观念形势教育、就业规划指导六方面,其基本涵盖了就业指导的所有内容。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逐渐由单一性、阶段性、局部性向复杂性化、全程性、全面性过渡,随着未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重要渠道。同时这也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走专业化道路,加强由原有的职能管理机构向专业服务机构转变,走指导理论系统化、指导形式多样化、指导内容实用化、指导对象全程化、指导服务个性化的道路。同时,研究发现就业策略指导是就业指导最重要的内容,即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技巧、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关注组织渠道的拓展和各种就业手续的办理,而随着就业市场的自由化和就业选择的多元化的加深,就业策略方面的指导也应逐步成为就业指导内容的重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