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故事情节上渲染动画形象
动画设计者在给动画角色“量体裁衣”时,首先要明确角色的特征,根据形象设计的原始素材即故事情节而定。如《骄傲的将军》人物造型京剧脸谱,将军是大花脸,食客、师爷则是二花脸。情节:“早晨号兵吹号,将军用靴子打他;公鸡报晓,将军又把它塞进酒坛”,“战场上得胜归来,受到文武百官的赞扬,他举起几百斤重的铜鼎抛向空中”。这些细节的描写来要求设计者把将军设计成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长胡须,战时身着盔甲,闲时一身长衫(大襟),动作敏捷,如阵风拂过,脚底生烟……后来将军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墙上的壁画、雕塑、建筑、美女歌舞蹁跹,古筝、长笛奏着美妙的乐章,伴他征战时的枪已锈迹斑斑,被蜘蛛围了密密麻麻。确定人物造型:将军大腹便便,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声音有气无力。动画的角色和生活中人一样形态各异,有迟钝的、怪癖的、聪明的、机灵的、天真活泼的、浪漫风趣的等等,运用造型艺术手段绘出形象的草图和轮廊图后,再修改,再加工,等敲定角色后放置场景中进行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这就由故事情节或夸张、煽情、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情节来渲染动画造型,被“熏”出来的动画角色漫漫融入人的心里,人们在故事情节中找到心灵情感的寄托(动画角色的爱或恨,崇拜或轻蔑,同情或羡慕,思念或理想等),完成了自我美的体验,动画形象在人们心中高大起来。另外,中国的艺术网络和艺术语言非常丰富。几千年来中国本土艺术语言充分,有着浑厚的受众群体。一个品位较高,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的动画角色,就要配有表现力强的造型语言。如人物语言、独白、旁白、音乐背景的介入,这就需要文化上的整合,在制作动画过程中是动画造型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从衍生产品上强化动画形象
(一)“先声夺人,逆向思维”。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媒体的动画产业正在迅猛发展,人们的视觉享受越来越高,也就是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动画形象不能等制作一部完整的动画片才开始出现。要“先声夺人,捷足先登”,即由漫画、图书插图、报刊广告形式出现动画形象,人们接受了这个动画形象,自然就产生产业链。动画形象在纸质滚动的过程中,动画形象与实拍制成的动画电影双轨并行,动画形象就被固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衍生产品发展起来就水到渠成。美国孩之宝公司旗下大名鼎鼎的《变形金刚》就是先有产品后有动画的成功案例。
(二)细节决定成败。
2007年《变形金刚》真人版上映后,“变形金刚”这一角色深受人们的欢迎。孩之宝用了一个逆行的办法,先把产品制出来,绘制漫画,再把动画角色放在故事里,根据需要制作动画。每一款玩具充满智慧,变形后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不出破绽,经过成功的商业运作后变形金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如汽车人的玩具设计者将头部翻入车底部,而孩之宝设计师将头部后面设计一个挡板,当头部进去时正好被盖住,这细节真是独具匠心。
(三)动画形象——开启商品化的钥匙。
从动画诞生之日,卡通形象就伴随着我们。如上海世博会“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传达着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理念。“海宝”已成为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全国四体会“喜鹊欢欢”,一只高举体育运动精神火炬的喜鹊,喜气洋洋,欢呼跳跃,具有时尚流行、充满人性魅力和无限亲和力,又有健康、时尚、阳光可爱的造型特点,体现了合肥市民的精神风貌,也包含着全民参与体育的宗旨。这两位卡通明星在商业运作中迅速火爆起来,显而易见,这些深受欢迎的卡通明显加速动画产业化进程。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就是开启日本商品化的钥匙之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玩具、文具类、其他类等许多领域涉及动画形象——铁臂阿童木,后来几十年远远不断输入到别的国家,可想而之它的影响之大。《机器猫》短篇超过1000集,时间跨越50年,这个故事持续这么长时间还能抓住观众的心,身价高达数十亿美元,由此可见动画形象的魅力所在。
塑造动画形象从题材多元化上着手,用现代技术融传统的元素来呈现,动画形象就能在多元化题材中异军突起;从漫画起步塑造动画形象,有利于动画形象的原创,扩大读者群和设计群。从电脑制作上创新走出一条“中国创造,外国制作”到“中国创造,中国制作”一条模式来;从故事情节上渲染动画形象,使动画形象赋有个性,抓住人们心灵,融入人们心里,从衍生产品上强化动画形象,纸质滚动过程中,动画形象与电脑实拍制成动画电影双轨并行。相信中国的动画事业一定方兴未艾、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动画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薛锋、赵可恒、郁芳编著
2.《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研发》,清华大学出版社:王传东、郑琳著
3.《动画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丁海洋、姚桂萍著
4.《动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贾否、路盛章著
5.《世界动画片史1879~2002》,中国摄影出版社:祝普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