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龙华煤矿设计方案优化
龙华煤矿设计方案优化
来源:互联网 sk001 | 刘勇 李志强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设计方案;优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龙华煤矿的矿井概况,分析了原设计方案中部分巷道的利用价值、工期、地面布置情况及首采工作面后,提出了节省投资和节约工期的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设计方案;优化

  1 引言

  龙华煤矿建于1995年,属地方小煤矿,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回采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标准低,井下主要巷道布置不合理,地面辅助生产和生活福利设施简陋,一直制约着矿井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2008年龙华煤矿与永煤集团永贵能源进行合作,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对龙华煤矿进行技改,确保其安全生产。

  2 矿井概况

  2.1 地貌概况

  龙华煤矿位于黔西县羊场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低中山丘陵地貌。矿区总体呈现一单斜构造,区内地层倾向大致为324°~331°,倾角21°~31°。矿区范围及附近未见较大断层和褶曲存在,井下巷道中偶见一些落差<5m的小断层,对矿井生产和采掘布置有一定影响,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煤层含煤岩系为龙潭煤系,龙潭煤系含煤层数10余层,其中稳定可采5层,局部可采2层,现主采M1、M4、M5。M1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上距长兴灰岩底界约19m,下距铁煤约43.0m,煤厚3.00~3.20m,一般3.10m。普遍含一层0.10~0.20m的泥岩夹矸,煤层层位及厚度较稳定,为当地主采煤层之一。M4煤层亦称打铁煤,位于煤系地层中下部,下距M5煤层约30m,煤厚1.20~1.40m,一般1.30m,普遍含一层0.10~0.20m的泥岩夹矸,块状构造,煤层层位比较稳定。M5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下部,下距茅口灰岩顶界约16m,煤厚1.70~1.90m,一般1.80m,普遍含一层0.10~0.20的泥岩夹矸,粉末状构造,煤层层位及厚度较稳定。M1煤层为低灰、中硫、高热值无烟煤;M4煤层为低灰、低硫高热值无烟煤;M5煤层为中灰、中硫高热值无烟煤。

  本区内地表无山塘、水库、河流存在,仅在矿区南部有数条季节性冲沟,多沿地层倾向分布,枯水季节基本无水。矿区浅部分布有较多废弃老窑,老窑中可能有积水存在,老窑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开采下伏煤层时,上覆煤层采空区的老空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因此,矿井充水以顶板裂隙淋为主,老空水和老窑水为铺,属顶板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80m3/h。

  据其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91m3/t,为低瓦斯矿井。据其M1、M4、M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 M1煤层1236米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M4煤层1219米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M5煤层1218米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所以M1煤层1236米标高以上、M4煤层1219米标高以上和M5煤层1218米标高以上按高瓦斯矿井考虑;M1煤层1236米标高以下、M4煤层1219米标高以下和M5煤层1218米标高以下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考虑。

  据其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M1、M4、M5煤尘均无爆炸危险性;据其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M1、M4、M5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为三级,为不易自燃煤层。

  M1煤层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较坚硬,属2类顶板;M4煤层为薄层状细砂岩,钙质胶结,坚硬,属2类顶板;M5煤层为灰绿色中厚、厚层粉砂岩或细砂岩,钙质胶结,一般5米左右,直接顶为薄层状质粉砂岩,属2类顶板。M1煤层直接底为泥岩,易风化,属1类底板;M4煤层直接底为薄层状菱铁质泥岩,夹粉砂岩,属1-2类底板;M5煤层底板为细砂岩,属2类底板。

  2.2 地质资源量及可采储量

  据其生产地质报告,矿区内M1煤层共获得(333)资源量494.6万吨,(334)?资源量593.2万吨,另有村寨煤柱(334)?资源量383.6万吨,所有资源量均位于侵蚀基准面(840m标高)之上。M4煤层共获得(333)资源量232.4万吨,(334)?资源量218.7万吨,另有村寨煤柱(334)?资源量121.5万吨,所有资源量均位于侵蚀基准面(840m标高)之上。M5煤层共获得(333)资源量323.5万吨,(334)?资源量317.9万吨,另有村寨煤柱(334)?资源量132.6万吨,所有资源量均位于侵蚀基准面(840m标高)之上。矿井总资源量为(333+334?)资源量2180.3万吨,(333)资源量1050.5万吨,(334)?资源量1129.8万吨,另有村寨煤柱(334?)637.7万吨。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井筒保护煤柱)×采区回采率=(815.36-3.3-14.6)×0.8=637.97万t。M1煤层平均采高为2.95m, M5煤层平均采高为1.8m,均为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按80%计算,M4煤层平均采高为1.2m,为薄煤层,采区回采区按85%计算。

  2.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区范围未见较大断层和褶曲存在,井下巷道中偶见一些落差<5m的小断层,对矿井生产和采掘布置有一定影响,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以一个采区一个工作面达产。全矿划分为一个水平,四个采区开拓全矿,水平标高+1255m,+1255m标高以上为一、三采区,+1255m标高以下为二、四采区。矿井服务年限为15.2年

  3 设计方案优化

  3.1 原设计方案及分析

  原方案在原主斜井的东北侧沿北偏东13度开掘主平硐及暗斜井。表土段砌碹支护,基岩段锚喷支护。铺设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的运输任务。改造原主斜井为副井,采用绞车提升。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及进风。改造原M5煤回风井为通风行人斜井,专做进风和行人。改造原M4煤废弃风井为技改后总回风井。投产时新增井巷工程量2245m,其中岩巷1489m,煤巷756m;同时需改造原有巷道3321m,其中岩巷1633m,煤及半煤岩巷1688m。本方案主要特点是:利用原有3个井筒,首采区双翼布置。

  该方案为4个井筒开拓,根据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分析如下:

  1、2007年8月7号发生一起透水事故对部分原有巷道破坏严重,维修困难,尤其是靠近相邻矿井的人行斜井和M4煤层中的运输上山破坏严重,已经不具备利用价值;

  2、设计利用老水仓改造,由于该水仓位置的老巷道、硐室较多,无法施工泵房,需要考虑重新设计。

  3、主井施工需要井口的居民搬迁,不仅增加投资费用,而且会严重制约技改的工期。同时主井井口距离储煤场距离较远,需要增加较长距离的皮带栈桥,投资较大;

  4、该方案主斜井有三段变坡,势必会造成运输环节的增加,不利于维护,更不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5、首采区2翼开采,首采区服务范围广、年限长,但是需要新掘主井的同时还要掘进轨道运输上山和回风上山,这些巷道都布置在岩层中,工程量大,费用高。

  6、该首采M1煤层,由于M1煤层瓦斯含量高,施工进度缓慢。

  3.2 优化设计方案论述

  新方案新掘进一个主平硐,并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能利用的部分井筒及巷道,即副斜井、回风平硐和皮带运输上山、1、2号回风上山、轨道石门及联络巷,并改造利用+1225标高的主、副水仓、泵房及井下变电所。在主平硐中作平石门揭穿M1煤层,大致沿M1倾向布置1号层轨道上山和1号层皮带上山,两巷平行掘进至+1225m标高后,与改造利用的联络巷贯通。形成全矿的通风、排水、运输系统后,分别在主皮带运输上山中+1300m标高和+1269m标高开口作首采工作面,即1401工作面的回风巷和运输巷,两巷道沿M4煤层走向平行掘进至采区边界后作开切眼贯通,形成首采工作面后开始回采。并在顺槽中布置钻场,利用瓦斯抽放泵对煤层组进行瓦斯解放。然后在1号层轨道上山中+1300m标高和+1273m标高开口沿煤层走向作接替工作面1101工作面的回风巷和运输巷,接替工作面布置在M1煤层中。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国际教育学《国际教育学》
《国际教育学》杂志是一本国际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是主要发表有关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学术性刊物,面向全球发行,实行开放存取政策,提供教育科研学术支持、推...
年轻人《年轻人》
《年轻人》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由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杂志社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优...
艺术家《艺术家》
《艺术家》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035/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音乐与舞蹈、...
新视野《新视野》
《新视野》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257/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公共行政管理...
外国经济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
《外国经济与管理》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063/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力...
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装备》
《现代农业装备》(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广东省农业厅主管,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主办。它集行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真实地反映我国农机化事业和农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