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防疫宣传没有到位 最近几年,我们在防疫宣传上虽然加大了力度,但从事养殖的农户千家万户,分布比较广泛,加上从事养殖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科学防疫的接受能力有限。一些偏远地区的养殖农户对防疫政策、防疫知识了解甚少,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往往成为防疫工作的难点。另外部分新加入畜牧行业的养殖业主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重养殖,不重防疫,缴了“学费”后才引起重视。
1.7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失败 原因很多,现在发现的主要有三种:一是母源抗体的影响,不注意免疫程序,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起不到保护作用;二是疫苗效价的影响,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过高;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时间过长,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效果,三是免疫抑制及某些药物、霉变饲料的影响,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许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会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而有些药物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霉变饲料主要是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
2做好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认真做好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真正构筑起坚固的免疫屏障,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强培训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 乡镇政府要充分利用印发防疫明白通告、告农户书、召开户长会、分级培训、开展防疫知识进课堂和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各种手段,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法规和畜禽防疫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做到家喻户晓,使他们懂得没有经过防疫的畜禽容易发生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的重大疫病,将使他们的生产、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危及到他们的健康和安全,使广大群众自觉抵制没有经过检疫的畜禽及其产品,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特别要加大对养殖大户、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加工、经营和运输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参与和支持动物疫病防治、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免疫注射等工作,控制疫病发生,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2转变防疫方式 根据当前动物疫病常年发生、防疫责任重大、工作量多、任务艰巨的特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积极创新动物防疫方式,由一年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向一年四季常年防疫转变。动物防疫员作为动物防疫的具体实施者,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立畜禽饲养档案,随时掌握畜禽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开展防疫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及时研究解决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动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形势的需要。
2.3因地制宜实行适合农村畜禽饲养的防疫形式 对饲养大户则可以通过配备防疫设备,现场培训,让他们自己开展防疫,同时带动周围农户开展防疫,变要你防疫为我要防疫的方式等,只有采取灵活多样方便群众的防疫形式,才能赢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才能避免防疫空白村和防疫死角的出现,也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2.4加强产地检疫,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要尽快开展和规范畜禽产地检疫工作,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畜主出售畜禽前报检时,必须持有有效期内的《动物免疫证》到报检点报检,无《动物免疫证》的不得到场到户进行现场检疫和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无产地检疫相关证明的不得上市出售、屠宰,要加强对屠宰、运输、出售特别是活畜禽市场等环节的执法检查,发现无产地检疫相关证明的,要依法查处,做到用检疫促进防疫工作的开展。对某些只填证,只打免疫标识而未真正对动物进行防疫的防疫员,一经发现要严格处理,决不能手软。
2.5建立健全农村动物防疫网络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将其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按国务院提出的“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哪里的畜禽防疫密度和质量达不到要求就追究哪里责任人的责任。责任人应将责任范围内畜禽饲养量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养殖档案;每年集中防疫的时间、程序提前通知农户做好准备;配合防疫员保定畜禽,做好注射登记……这些要求我们具体做到:一是对乡镇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进行准确定位,有计划地增用年轻动物防疫员,使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不断得到调整充实,彻底改变防疫人员“青黄不接”、后续无人的局面。二是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使其能够平时从事动物诊疗工作,防疫时又能得到适当的补助,以增强基层防疫队伍的稳定性。三是要求防疫员对养殖户的畜禽变动情况进行跟踪,保证其防疫密度达100%。防疫员要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保证防疫合格率达80%。
2.6 加强农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 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疫苗保存、使用剂量、注射方法、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及疫情的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责任心,打造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2.7由国家供应动物防疫疫苗,由动物防疫人员给养殖户开展动物免疫注射,免收动物防疫费实行“两补一免”后,既能解决动物防疫注射难、收费难的问题,又能减少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生产性投入,激发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提高动物免疫密度,从而防止各类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从而为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8加强动物防疫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储备金制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强化防疫检疫化验室、冷链系统建设,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提高动物防疫效果监测能力,定期采样进行化验室抗体监测,对检测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要及时通知防疫员和养殖户进行补免,切实提高免疫效果。
动物防疫既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又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和政治任务,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把此项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树立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防疫就是增收,无疫就是增效的意识。动员广大群众开展综合性疫病防治措施,让他们懂得改善动物饲养环境、搞好圈舍卫生及防疫消毒、妥善处理病死动物尸体及禁止食用病死动物肉尸等措施在预防动物疫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在全社会形成群防群控动物疫病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功能材料》
《新疆人大(汉文)》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