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勇” —不胆怯
“勇”即勇敢。战争的特殊性,要求为将者必须具备“勇”。“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于决断,勇于承担的大智大勇。王皙在《孙子十一家注》中提到“勇者,殉义不惧,能果毅也”。对于大学生而言,亦如此。
当代大学生的胆怯往往表现在不敢承担。做事做研究,怕自己不能胜任,怕做到最后没有做出成果,抱着一种“不做比较安全”的态度,甘于现状,不敢有所改变。不敢提反对意见,怕枪打出头鸟,成为众矢之的,抱着随大流的态度,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勇”是敢于承担风险,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胆识。大学生应敢于坚持真理,不应因为非议和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大学生应敢于创新,敢于承担创新活动中的风险,不应局限在现有的条条框框中,不应因胆怯而放弃;大学生应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不应当“看客”,不应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嘴脸。大学生的“勇”不是盲动、冒险的,而是建立在智的基础之上的。
五、“严” —不为自己找借口
“严”,即严格。“吴宫教战”鲜明地反映了孙子对严的追求。孙子指出:“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孙子兵法•地形篇》)将不严,军队必败;对自己不严格要求,人生必败。
“严”,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是大学生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对别人要求很严格,对自己要求很宽松。凡事只追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不苛求自己做到严谨认真。同学之间闹矛盾,总会愤怒地指责对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仿佛全是别人的错,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学习没做好,责任多半会落到老师身上,老师水平太差了,教学方法太老土了,考试时间安排的不好等等。
请不要为自己找借口!直面问题,找找自己的问题吧,老把眼睛放在别人身上怎能看清自己,怎能完善自我。或许现在的大学生已很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了。出了问题本能似的推卸责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为自己找借口开始做起。遇事不要先忙着去指责别人,冷静下来反省反省自己;对自己的成果,不要对自己说马马虎虎就够了,精才是标准。
当代大学生宜“五德”皆备,智、信、仁、勇、严,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失之一偏。《孙子兵法》的思想,对于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方向和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应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从这五个方向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优秀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孙子原著,公孙道明编.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
[2]陈云金,陆保生. 《孙子兵法》鉴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