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淮南子》中“无为”与“因”的理论架构
无为政治是《淮南子》无为论的重要内容和思想归宿,是无为论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贯彻和落实。《淮南子》所追求的那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念,就是贵“因”论在政治领域的运用和体现。可以说,“因”的观念是无为论在政治层面的基本观念和重要彰显。
《淮南子》从生活领域到政治领域,从形上到形下全面地论述了“因”的重要性,这继承了老庄的天道自然观和《吕览》的因论思想。老庄强调天道对人事的作用,由道法自然推演出人道法天道的法则,这一思想就理论层面来说,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依据,在现实层面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向导,是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道——因——无为”是《淮南子》中的一条思想主线,是其理论由上而下的展开过程。大道是宇宙人世的法则,是至高无上的,具体事物的规律就是大道法则的作用和体现。事物的发展必须符合道的特性和规律,所以就要做到“贵因”。重视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规律、驾驭规律、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因”作为中间环节,是道的表现,是无为论的可能性根据。“道——因——无为”是一个紧密相联的思想系统,是道家主旨思想在理论层面的展开。总之,《淮南子》的道论、贵因论及无为论的思想归宿是一致的,就是力图“务于治”,这也是《淮南子》作者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白话淮南子》刘安撰 吴广平 刘文生译,岳麓书社, 1998年;
[2]《两汉思想史》第二卷 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75年;
[3]《秦汉新道家》 熊铁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4] 《自由与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陈静,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5]《中国道家新论》 陈广忠,黄山书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