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1.可以看出:中文图书流通率高的前10类是:(1)270 类: 地球化学;(2)390 类:土壤学、土壤地质学;(3)240类:构造地质学;(4)350类:岩石学;(5)626 类:数学地质;(6)450 类: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矿床;(7)250 类:区域地质学;(8)625 类:航空地质、遥感技术;(9)460 类:区域矿产;(10)500 类:历史地质学。
从表2.可以看出:外文图书流通率高的前10类是:(1)350 类:岩石学;(2)200/600 类:地球科学;(3)626类:数学地质;(4)640 类:地球化学勘探; (5)240 类:构造地质学;(6)270 类:地球化学;(7)630 类 :地球物理勘探;(8)450 类: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矿床;(9)260 类:地球物理学;(10)400 类:经济地质(矿床与矿产资源)。
有5类中外文图书的流通率都高,它们是地球化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数学地质和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矿床。中外文图书的流通率均低的是:750类:冶金学和820类:一般工业技术。由于到馆的读者大多数是借阅地质学和相关学科,所以地学类文献利用率较高。中文图书的流通率明显高于外文图书。外文图书的使用者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硕博士研究生。使用最多的外文图书语种是英文,其次是俄文和日文。
表3:2008-2009年借书卡使用情况表 读者类型 借书卡总数 借书卡年使用次数 借书卡年均百分比 年代 中国地质大学各类学生 6999 28363 405.24% 2009 中国地质大学教工 433 790 182.45% 2009 科研 1315 1535 116.73% 2009 国土部机关 124 82 66.13% 2009 中国地质大学各类学生 4232 22457 530.65% 2008 中国地质大学教工 413 609 147.46% 2008 科研 1285 1235 96.11% 2008 国土部机关 124 75 60.48% 2008
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我馆地处中国地质大学校内,到馆的读者多为地大在校各类学生,其次为科研人员和地大教工。科研单位的读者常常利用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和远程文献服务。
表4: 2007-2009年采购中外文图书表 《地质图书分类法》大类 中文(种) 外文(种) 100 自然科学(总论) 626 69 200 地质学 450 259 300 矿物学、岩石学、土壤学 121 79 400 经济地质(矿床与矿产资源) 855 244 500 历史地质学、古生物学 97 80 600 区域地质测量、普查勘探方法 367 100 700 矿冶工程 650 59 800 技术科学 558 115 900 社会科学 184 7
从表4.可以看出:2007-2009年共采购中文图书7157种,11826册;外文图书3602种,3831册;地图108幅,光盘216。排名前5大类的中文图书为:(1)400类: 经济地质(矿床与矿产资源)共855 种;(2)700类: 矿冶工程 共650种;(3)100类: 自然科学(总论)共626种;(4)800类: 技术科学共558种; (5)200类: 地质学共450种。排名前5大类的外文图书为:(1) 200类: 地质学,共259种; (2)400类: 经济地质(矿床与矿产资源),共244种;(3)800类: 技术科学,共100种;(4)600类: 区域地质测量、普查勘探方法,共115种; (5)500 类: 历史地质学、古生物学,共80种。
根据2008年中国地质图书馆地学图书热度排行榜显示:中文图书排在前5位的是中文地学期刊,(1)P/206.8/208: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学会编,1936年创刊;该刊一直视为地学界极有价值的学术刊物。(2)P/540.66/164:古生物学报, 中国古生物学会编,1953年创刊;(3)P/206.3/141:中国地质学会志,中国地质学会编,1922年创刊;我馆从创刊至今收藏齐全。(4)410.5/940:基础矿床学(5)P/251/141-3/25: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外文和俄文图书排在前10名的均是外文和俄文地学期刊(期刊均为2000年以前的过刊)。
根据2009年中国地质图书馆地学图书热度排行榜显示:中文图书排在前5位的是:(1)P/251/141-3/25: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2)310.1/974/1-2:《流体包裹体》;(3)242/758:《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4)410.5/483:《矿床学》,袁见齐著;(5)310.1/612/2:《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外文图书排在前5位的是:(1)270/R65:《Using geochemical data》;(2)372.01/M58/3:《Principles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3)371/R22:《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4)370/Se4/2:《Applied sedimentology》;(5)372/W15f:《Facies models》,其中矿物学、岩石学占多数。《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复本量为7册, 本书约110万字,内容丰富,配有各种图、表,附1:150万内蒙古区域地质图,1:200万岩浆岩图和内蒙古区域地质构造图。本书可供地质科学研究、矿产普查勘探和教学人员参考。 《流体包裹体》,分上下册,各3册,本书是美国著者Edwin Roedder著,卢焕章等翻译,它是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权威性著作之一。《Using geochemical data》,复本量为2册,该书为大学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研究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化学使用。《Principles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该书馆藏1册,由于阅读的人较多,书有破损,需装订修复,以便延长使用。
2.3. 优化图书采访工作的策略 坚持正确的采购原则 作为地质专业图书馆,我馆的馆藏结构是合理的,能够满足地学科技工作者的文献需求。建立合理的采购方针,我馆文献采选的总原则是:中文地学求全,外文地学求精,密切围绕地球科学发展建设需要,特别是地学交叉科学, 随时调整采购方针。 及时关注图书利用率 适当增加图书利用率高的中文 270 类:地球化学和350类:岩石学和外文200/600 类:地球科学和350类:岩石学方面的图书。外文图书采购要“精”,地球科学和地质方面的经典著作要收全。寻找采购的信息源,扩大俄文图书采购渠道,适当增加俄文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图书。中文地学教材适当增加复本量。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重视藏书的系列性和一致性。对于有计划出版多卷书尽快补齐。扩大地质图件的采购渠道,收集重要的各类地质图。扩大具有馆藏特色的电子出版物采购。 建立图书采访信息平台 让读者参与图书采访活动,可以在流通室设立一个“图书采购书目荐购平台”,并提供《科技新书目》及各地出版社的征订书目,让经常到馆借阅图书的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圈购书目,同时还可以借助本馆的网站向没时间到图书馆阅读的读者征求购书书目。采访人员认真分析读者的荐购书目,从中找出普遍的、有代表性的书目信息,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进行订购。
2.4 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解读者对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的满意度, 盘点馆藏图书资源的利用情况, 掌握各类读者的阅读倾向, 更好的把握读者需求, 找出馆藏和借阅中存在的不足, 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我们向对广大读者开展了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回收率为98%。调查内容分为馆藏资源建设( 最常使用的资源类型、馆藏图书资源的时效性、应加强哪些类型的藏书及馆藏图书资源与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 ;个人借阅行为( 借阅图书的频率、获取图书信息的途径、借阅图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 ;提供服务评价( 对服务的建议和评价)3部分,共12道问题, 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教师等读者。
调查结果汇总如下:(1)使用地质图书馆的频次:每周1-2次,占60%。(2)地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满足信息需求的程度:是80%。(3)地质图书馆应加强哪些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80%的读者认为是中外文电子期刊,对纸本图书和期刊的建设比较满意。(4)对地质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源的时效性总体评价:70%的读者认为基本满意。(5)地质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总体评价(6)地质图书馆最急需在哪些方面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80%的读者认为急需提高网络服务系统和文献检索系统。(7)需要地质图书馆提供哪些服务项目:定题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和个性化信息服务。(8)最常使用的资源类型是:70%的读者最常使用纸本图书和期刊;30%的读者最常使用中外文电子期刊。(9)在借阅图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 特别是一些老年读者不熟悉公共检索系统,书刊的检全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多数是向工作人员咨询,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10)地质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60%的读者认为复印扫描收费价格偏高、文献跨库检索功能不完善及图书馆服务设施与环境急待改善。(11)对地质图书馆服务的总体评价为:80%的读者认为基本满意。(12)读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如:向综合性图书馆发展;增设网上图书采购建议系统;读者可以参与推荐选书;扩大中外文电子期刊和图书的采购;增加地学交叉学科书刊的采购;增加地学图书的复本量以满足借阅;加快网络服务系统和文献检索系统的建设;加快编目周期,提高图书的实效性;开展深层知识服务,适应科研工作需要;提供网络免费信息资源;收集教师带回的国际会议文献等,这些建议对于改进图书馆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