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重庆市三大产业和典型企业的电力负荷特性分析及对策
重庆市三大产业和典型企业的电力负荷特性分析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 sk001 | 夏德建 ,任玉珑,杨永加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产业;企业;电力负荷;电力客户;需求侧管理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图六 2008年重庆市典型企业夏季用电最大负荷日曲线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时 万千瓦 重钢集团 长寿化工 图七 2008年重庆市典型企业冬季用电最大负荷日曲线 0 2 4 6 8 10 12 14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时 万千瓦 重钢集团 化寿化工厂荷图(三电年平均负荷图(五长寿化工 4 电力对策

  4.1 针对三大产业的电力对策

  工业作为重庆市的主导产业,用电量很大,突然停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其发展稳定关系到重庆市的经济命脉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高度保证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的供电可靠性。电力公司可考虑对大工业和重点单位实行直供电,降低这些用电单位的生产运营成本,保障企业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服务业是重庆市的朝阳产业,应加大发展繁荣服务业的步伐和力度,支持那些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的服务项目进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服务业用电负荷的比重,加快重庆市服务业的电气化进程,提高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及市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商场、娱乐、观光旅游等服务场所的用电,要加强节能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型耗电设施的用电成本,调低低耗低排用电器具的使用电价,推广节电节能设备的使用。实行阶梯电价,抑制服务业和市民的大规模不合理用电(如娱乐场所在非营业期间同时开启多部高功率设备、市民将空调温度调得过高或过低等)减少对电力公司电网供电质量的不利影响。

  农业用电在重庆市电力消耗中的比重仍然很低,用电的季节性很强,负荷变化也很大。但是,农业用电在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将会不断加大,逐步进入电力化时代。政府对此除了积极宣传节电理念,还应提高农户生产生活上的用电补贴,继续实行家电下乡等惠民便民活动,早日实现家电在农村居民中的大范围普及,鼓励农户多用电、用好电。就电网而言,由于农业用电负荷集中的时间与城市工业负荷高峰时间有所差别,所以鼓励农村居民积极用电对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好处。如在政府的许可下,电力公司可考虑对乡村居民实行最低电量消耗规定,以弥补目前仍未为农民承担的农网线损成本。但是,现在农村中还有大量农户在照明方面用电积为节俭,甚至有个别偏远的通电山村仍在使用煤油灯代替用电照明,更不用说购置电器增加额外的电能消费。对于此,政府除了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贫困户(实属温饱尚未解决无力顾及其他消费)的基本生活用电之外,还应配合电力公司做好提高用电效率、转变用电方式等促进电力消费的理念宣传,从而在既不提高用电电价又能增大用电量消费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福利和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双赢。

  4.2 针对典型行业的电力对策

  用电量指标始终被看作是经济走势的晴雨表,分析典型行业和代表企业工业的用电量变化,可洞察行业的市场冷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急剧下滑。以钢铁行业为例,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减缓,导致钢铁行业的不景气,其用电量直线下滑。重庆地处内陆,加之政府频频出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政策措施,拉动了对钢材的需求,所受波及较为轻微,用电量和经济都没有出现大幅度滑坡的迹象。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正在巩固,一落千丈的钢铁价格也已呈现上升之势。钢铁行业回暖,像重钢这样的用电大户可能增加的电量需求,无疑会对电力公司的电力营销策略产生兴趣,从而为供电公司带来利好。

  本文只例举了钢铁、化工两大行业的用电负荷特性情况,但就总的来说,各行业对峰谷、季节电价的反映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行业特性不同。钢铁行业是典型的不能有效转移负荷的高耗电行业,据电力专家分析,钢铁企业要想提高利润空间,只能通过扩大销售和节约成本来实现。在原料成本无潜力可挖的情况下,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好、节能率高的节电设备是投资少、周期短、高回报的最佳方式。机械行业同样如此,因为此行业多实行两班制生产,由于主要产品在夜间无法生产来保证质量,因此必须在白天生产,或因其它因素使得其难以调整其生产计划,故转移负荷的难度较大。而纺织行业就是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它的避峰效果较好。因为纺织行业是典型的三班制行业,负荷率高,在峰谷价比3:1时,其峰谷电量比往往会出现小于1的结果,因此在用电高峰调高电价比就会使该行业的峰谷电量比进一步减小,对削峰填谷有很大的助益。

  由于典型行业和代表性企业的用电对电力负荷用电高峰冲击很大,为降低峰负荷、提高谷负荷水平,使电网负荷趋于一个平稳水平,电力公司应联合政府加强分时峰谷电价的推广应用,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电力供求,缓解用电高峰时期的电力紧张局面。峰谷分时电价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符合边际成本价格形成理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时电价的一种初级模式[5]。由于重庆市的工业用电量大,其中大工业用电又占工业类用电的一半以上,在这部分大用户中推行峰谷电价,市场力量会使这些耗电大户将生产大量安排在用电低谷时段,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错峰填谷的效果,尤其将对化工等多班制生产企业有较好的效果。对于价格弹性大的工业用户,设置非高峰时间用电的契约电价,用户选用非高峰时间用电时(即最大负荷发生在白天或夜间时),其基本电费采用分时计费,非高峰时间的基本电费相应减少。在目前实施峰谷电价的基础上细化电价,推出用户分时电价、水电丰枯电价,进一步拉大高峰和低谷电价的差距。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实行峰谷电价,有的峰谷之间电价之差可拉大到9-10倍,我国有些地方也在试行峰谷电价,但峰电价一般只有谷电价的2-3倍,对用户高峰节电、低谷多用的激励并不大[6]。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庆市电网负荷的峰谷差也在日益加大。为此,在大力推行峰谷电价的同时,积极研究合理的峰谷价差,鼓励企业和居民利用低谷的优惠电价大量消费低谷电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限制系统高峰时段用电的同时,也要避免系统高峰的转移,因为高峰时间定得过长,会有“峰谷倒转”的可能,这样不仅达不到削峰填谷的效果,还可能给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危险。

  5 结语及不足之处

  对重庆市三大产业及典型企业进行的电力负荷特性分析及负荷调整的对策研究,不仅对于重庆市的地方产业及行业企业有利,而且对重庆市电力系统和广大居民用户也是有利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针对重庆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企业的电力对策会促使不同产业及行业的市场主体在电价这根市场指挥棒的引导下,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自主调整各自的用电策略(如不同行业企业职工轮休生产,错开上下班时间用电,使用低谷低价电生产、充电等),从而较好地实现电力负荷在社会各产业及行业之间的均匀化分布。对重庆市电力负荷分布状况及其对策的初步探计,对于节约城市电力工业基建投资,提高发电设备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的发电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供电质量,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它对我们养成良好的电力消费习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注重降低能耗等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也能对其他省市根据自己省情、区情开展类似的电力监管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言而总之,基于重庆市三大产业及典型行业企业的电力负荷特性分析基础之上形成的电力对策能使电力企业更好地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使重庆市三大产业和典型企业更好地调整利用电力使用策略,实现重庆市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国际汉语教育研究《国际汉语教育研究》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年刊)中文,16开,出版地:北京市,2014年创刊,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
文史精华《文史精华》
《文史精华》半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河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管、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方针,面向全国,着重刊发...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Journal(年刊)2006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年刊)是由辽宁省博物馆主办,《辽...
工程质量《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864/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两年行动...
稀土信息《稀土信息》
《稀土信息》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5-1100/T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市场述评、...
机械与电子《机械与电子》
《机械与电子》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052/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虚拟与仿...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