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重庆市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实际,本文对重庆市三大产业用电负荷在当前及今后的分布构成情况作了如下总结与预测:
第一产业:用电需求基数不大,但增长势头迅速。虽然第一产业产值在我市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因其用电基数小,且其产值单耗在产业电气化进程中呈上升趋势,故农业用电负荷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中将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加之,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的重点改革试验区,随着全市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的推进,重庆市的农业发展势必将改变传统小农分散、粗放的经营模式,朝着土地经营规模化、投资集约化方向发展,并且在坚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土地流转政策也会大行其道,这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加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也必将产生大量的农业用电需求。因此,重庆市农业用电负荷的增长势头良好。
第二产业:当前主要用电产业,中长期仍将是用电产业主力。第二产业用电占据了重庆市电能需求的大部,后续发展也有着强劲的工业基础。作为以工业制造业带动的城市,重庆市工业对电能的消耗不仅大而且密集。虽然,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重庆市逐步淘汰了大量的落后产能,减少了GDP能耗。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优惠扶持和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市民的消费需求得到了较大释放,使得大量的新型工业企业积极开工生产应对市民的多样化产品需求,对电能的引致需求也呈提速趋势。与此同时,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年轻直辖市,其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寄希望于重庆利用其直辖市地位和交通枢纽航道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挥其西部直辖市的形象,对重庆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科技创新、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等改善民生的举措给予了大力的政策倾斜,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将极大地拉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电能需求。此外,目前重庆市的城市化率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正以约每年2%的速度增长,虽然已达50%左右,但由于全市人口高达3000多万,仍有大量农村人口将步入城市化进程,这部分人口进入城镇又将带来大量的工业产品需求和电力供应需求。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相生的,重庆市的城市化发展还将对其强势的工业形成极大的带动,城市各项工程建设也将带来大量的电力需求。因此,重庆市的工业用电负荷在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都将是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仅次于工业用电负荷,中长期增长潜力巨大。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对电能的需求也将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由于重庆市长期以来将工业作为其发展的主攻方向,导致其经济成分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未对重庆经济构成大的冲击,表面上看,重庆市安然渡过这次危机与其较低水平的服务业有关。实际原因是重庆市的金融信贷等服务业金融衍生工具受国家政策的严格监管,与前述的重庆市经济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等因素也有关。从长远来看,没有稳固农业、快捷服务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产业配套服务,工业的发展只能是一条死路。因此,从现代社会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的大势来看,大力提升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鉴于此,目前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正从单一的工业导向向以工业为主导、并积极发展多种服务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方向迈进。目前重庆所做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想在IT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已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如重庆为发展IT服务业外包,正大力打造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及其“十园七基地”的1小时物流配套体系建设。)。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正由起步阶段步入快速发展阶段。IT等服务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光机电行业对电力的需求是很大的,因此,在不远的将来,服务业的用电负荷将在重庆市产业用电负荷分布中扮演起来越重要的角色。
3 重庆市典型行业企业的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重庆,作为一个以工业经济为龙头带动的城市,理所应当分析工业对其发展的贡献和影响。目前,重庆的三个支柱产业为汽摩、医药和房地产,尤其是占据重庆经济半壁江山的汽摩产业已成为大家认识重庆的一张名片。重庆市是我国摩托车工业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其生产了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嘉陵、建设、宗申摩托等品牌,远销欧美。作为汽摩产业上游的钢铁、化工等产业又是典型的耗能大户。在分析了我市三大产业的基本用电情况的基础上,本部分选取了重庆市的典型用电行业“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两个用电大户,以两行业的代表性企业——“重钢集团”和“长寿化工” 为例,简要分析了两企业在2008年的冬夏用电负荷情况。
图五是两企业的冬夏用电负荷图。图五的柱状图显示:重钢集团冬夏用电最大负荷峰谷差都较大,尤其是夏季更高,峰段负荷远高于谷段负荷。长寿化工的峰谷差负荷也不小,但其用电高峰段恰好与重钢相反,其峰段用电负荷较谷段为小,也就是说其更多地把用电安排在了用电低谷期间,以错开各行业在高峰时段的高位用电。
-4 -2 0 2 4 6 万千瓦 1月 7月 月份 图五 2008年重庆市典型企业冬夏代表月份用电的最大负荷峰谷差 重钢集团 长寿化工 上图反映了钢铁行业作为连续性生产行业,行业特性决定了必须在白天生产,作业方式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较大改变,故此行业对峰谷电价的响应不大,即使实行激励性的分时电价,也难以在此行业起到错峰填谷的负荷转移作用,从而极易出现上图所示的较大峰谷负荷差。相对钢铁行业而言,化工行业对峰谷电价政策的响应就显得极为灵敏。虽然化工行业也是连续性生产行业,峰谷差电量比接近于1,负荷率较高,但其转移负荷比较容易,故可以较好地利用谷段的低电价作业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能对峰谷电价比的变化作出积极响应。因此,电力公司针对不同行业对峰谷电价的响应程度,制定不同程度的峰谷电价比对削峰填谷有很大的帮助。
图六、图七是重钢和长寿化工冬夏用电最大日负荷曲线图。两个图都显示了两个代表性用电行业在冬夏的用电都较大,但化工行业全年用电比较平稳,而钢铁行业夏季用电较冬季高,而且冬夏用电都高于化工行业,属于典型的大耗能行业。二行业冬夏用电负荷差异是由各自的行业特性决定的。钢铁企业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如同主工艺生产的生命线,对于正常的生产和维护设备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循环冷却水系统能耗极高,用电负荷占到了整个单元项目用电量的20-30%[3]。重庆夏季高温湿热,所需冷却负荷无疑更大。化工行业的用电量也很大,但其化工生产连续性强,负荷率可达95%以上,故电力负荷比较均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