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社会交往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社会交往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01 | 吕永红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农民 收入  社会交往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内容摘要:目前学术界不乏关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的研究,但对农民的社会交往的研究不多,而对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社会交往的相关性的研究更是甚少。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两者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其社会交往呈正相关。

  关键词:农民 收入  社会交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农民人口约占七成,农民的发展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提高农民的收入无疑是解决农民发展问题的基础,而提高农民的社会交往水平也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那么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本项调查研究在2009年1月至12月进行。在青岛地区的农村居民间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运用SPSSv17.0软件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样本数据资料进行交互分类,归纳得出结论当前农村居民年均家庭收入与农民的社会交往成正相关性。

  一、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其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呈正相关性

  农民对社会交往有怎样的需求呢?据调查发现,农民在“想弄清楚某件事”、“有问题找人交流”、“有困难需要帮助”和“有高兴的事找人分享”时对社会交往有非常高的需求,而“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或参加某个组织和培训班”和“想表达自己对村务或其他社会现象的观点或建议”的情况下,虽也有社会交往的渴求,但渴求程度不高。人在急难或极度兴奋时,非常渴求交往,这是对交往的浅层次的自发的渴求;人在平常状态时,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或表达观点、建议,这显然对自身的需求有清醒的认识和思考,体现出对交往的深层次的自觉的渴求。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0.5万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这七个等级来看,在急难和兴奋时,对交往的自发的渴求都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分别为72.8%、83.2%、85.3%、84.3%、81.9%、75%、68.1%,而且在农民年均家庭收入而超过3元时,比例呈明显的下降态势。而在平常状态时,对交往的渴求的都不大,且在农民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元时,所占百分比由15.7%开始上升到18.1%、25%,直到31.8%,呈明显的上升态势。这充分表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3万元能使农民的交往心理由自发转向自觉,当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低于3万时,主要侧重于对交往的自发的需求,而当农民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万时,对交往的自觉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可见,收入越高,农民对社会交往的认识越清醒,因而就越能自觉地意识地自己对社会交往的需求。

  农民对交往的主观感受也能反映出农民的交往的需求。就人们对交往的主观感受来看,“非常喜欢”和“喜欢”这两项表明人们对交往有好感,愿意进行交往,主观上主动接近社会交往;而“不得不”和“讨厌”这两项表明人们对交往没有好感,不愿意进行交往,主观上排斥社会交往。由于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普遍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动态表现和人类基本的社会实践形式之一。在社会实践中,人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必然要进行社会交往。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0.5万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这七个等级来看,农民对交往的好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9.9%、78.5%、78.7%、84.4%、68.2、87.5%、68.2%,且在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低于3万元时,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这表明在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不超过3万范围内,收入是影响农民主动喜欢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民年均家庭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收入对农民喜欢社会交往的影响不大。

  农民为某种需要而进行社会交往,那么在社会交往中,他们的需求能得到满足吗?“基本能满足”和“完全满足”这两项尽管在满足程度上有差异但都表现出满足的心理,而“不能满足”这一项则清楚地表明不满足。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0.5万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这七个等级来看,农民的社会交往“满足”其需要的程度是很高的,分别为84.5%、84.6%、85.2%、86.7%、90.9%、87.5%、100%,“不能满足”只占很小的比例。可见交往作为人类本身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生存必须进行的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对农民来说,丝毫也不例外,而且农民的社会交往对其需要的满足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大致增加。

  二、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农民的交往范围成正相关性

  交往范围包括交往的对象范围和空间范围。从农民交往的对象范围看,在农民的七类交往对象中,“亲戚”表明的血缘关系,“邻里”表明地缘关系。我们知道,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层面的交往对象的范围是相当狭窄的。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0.5万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这七个等级来看,交往对象停留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层面所占的百分比随收入的增加而大致降低(分别为56.3%、49.2%、51.8%、43.4%、50%、37.5%、36.4%)。可见,随收入的增加,农民的交往对象范围越来越突破血缘和地缘关系,到更大的范围去拓展。

  从农民交往的空间范围看,从“本村”、“本乡镇”到“本县市”、“跨县市”再到“跨省”,空间不断扩大。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0.5万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这七个等级来看,从农民的外出范围超出本乡镇的所占的百分比大致随收入的增加而提高(54.3%、66.1%、67.6%、66.3%、72.8%、75%、91%),而通话范围超过本县市的所占的百分比随收入的增加而也大致提高(26.3%、35.4%、29.6%、31.4%、40.9%、50%、59.1%)。可见,收入越高,农民越容易到更大的范围去拓展的交往空间。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其交往范围扩大,而农民交往范围的扩大,必然有利于农民的发展,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的其他的一切人的发展”。

  三、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农民的交往频率成正相关性

  农民的社会交往“非常多”和“比较多”意味着交往频率高,“一般”“不太多”“偶尔”则意味着交往频率不高,甚至很低。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0.5万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这七个等级来看,农民年均家庭收入在2万元以下,收入与交往的关系不大,但农民年均家庭收入超过2万元后,交往频率高所占的百分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32.4%、43.3%、54.6%、62.5%、63.7%)。可见,农民收入越高,就容易越多地进行社会交往。

  四、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交往费用的承担成正相关性

  毫无疑问,交往是需要一定费用的。农民对承担上网费用和话费的感受如何呢?据调查,农民一年的交往费用大都在1000元以内。在交往费用1000-2000元这一档上,从农民年均家庭收入0.5万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这七个等级来看,农民交往费用所占的百分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10.7%、13.1%、14.8%、19.3%、22.7%、37.5%、40.9%)。农民的月话费一般在50元左右,当超过50元时,农民的月话费超过50元所占的百分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明显提高(18.5%、25.4%、25.9%、30.1%、40.9%、50%、77.2%)。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古生物学报《古生物学报》
《古生物学报》杂志,于195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188/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探讨古气...
经济评论《经济评论》
《经济评论》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34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中国经济研...
滨州医学院学报《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184/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临床...
江西画报《江西画报》
《江西画报》双月刊,创刊于1951年,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西画报社主办,办刊宗旨是立足江西辐射全球,兼顾国际,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础教育论坛《基础教育论坛》
《基础教育论坛》杂志,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565/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改路...
黄河文学《黄河文学》
《黄河文学》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4-1030/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新青年、小...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