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为了进一步地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而设立的。但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从“情”、“趣”、“美”三方面入手,让音乐课堂舞动起来。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教学;
波兰前总统,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说过:“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的确,现如今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其目的并不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专门人才,而是把人人都培育成能听懂音乐的人,人人把音乐当成人生不可缺少的伴侣,懂得什么是高雅的美,在美的浸润下使身心更纯洁、茁壮。音乐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却存在着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如何让音乐课堂舞动起来,笔者认为应该从“情”、“趣”、“美”三方面入手。
1.“情”
“情”指情感。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是“认知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认知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知识训练往往通过情感这种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学习知识,发展个性,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由此看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讲究情感激发的艺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感场,促进教学过程中微妙的情感效应的产生,让全体学生的心真正动起来,自觉、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1.1营造氛围,放松心情。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其次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
1.2创设情境,诱发情感。充分运用语言、实物、音乐、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5·12汶川大地震”那动人心弦的部分镜头,让学生充分感受人与人之间那无私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感情、声音要求等方面的理解,步步深入学生心田。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歌曲的目的。
1.3展开想象,激发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如欣赏《西班牙斗牛曲》时,伴随着激情、欢快、热烈的音乐,可播放“斗牛”片段,营造一种快乐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就是斗牛士,置身于斗牛场。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情感氛围,能有效调动学生自觉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这其中要注意两点:①不要忽视情感的具体性,不要脱离学生感情天地的具体性。②要特别重视情感内化,让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2“趣”
“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前提。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能更好地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
2.1运用媒体,激发兴趣。现如今多媒体已经非常的普及,因此,教师要多利用教学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
2.2切合实际,激发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往事的追忆,再迁移到教学内容。如在教学《难忘今宵》这首歌时,可先通过提问题:“说一说自己的生日过得怎样?”由于这个问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学生说得特别多的是自己生日晚会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可再把话题引向《难忘今宵》这首歌,使学生对学习这首歌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
2.3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教师应包容学生的差异,采用激励性评价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对音乐的认识和乐感不经相同,作为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就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从而发挥出更好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3.“美”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3.1展示音乐节奏美,愉悦学生的身心。学生长时间的学习语文、数学、作业一大堆,精神容易疲劳,效果不好。我们音乐教师在课上要发挥音乐功能,给他们放松,教他们看谱打节奏,体验音乐节奏美,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兴趣、启迪智慧、丰富情感。
3.2领会音乐歌词美、陶冶学生情操。自古以来,词和歌是不可分的,一首好听的歌,歌词必然是一首好诗。因此在教每首歌曲的时候,让学生领会新歌词的内容,充分吮吸歌词美的艺术营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抓住歌词内容美、文字美、声韵美、结构美、节奏美和意境美,通过充满感情地朗读和讲解,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
3.3捕捉音乐旋律美,升华学生情感。音乐是有旋律的语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准确地抓住歌曲旋律、曲式、形式、风格、流派的美,抓住旋律的形象音乐的主题美,使学生感
受好听的同时深化情感。
3.4发掘音乐细节美,点燃灵魂的火花。要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得热热闹闹、花样繁多,而踏踏实实的把握作品、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注重各
个细节才能将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出无限的精彩来。音乐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运用音乐所表现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运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应如一曲优美和谐的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因此音乐课堂,教师应该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整体构思的严谨巧妙、教学过程的张弛有致、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愉悦,感受美,从而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