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检查考核评估
指导教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要进行随时检查指导,于学生探讨解决完成项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最后的项目成果要进行考核和评分。然后师生共讨论项目执行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对本项目进行整体分析。
5.总结评比归档
师生共同对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比学生或学习小组在该项目中的表现,结果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最后将项目的成果(包括实物、软件、数据、资料和结论等)全部进行归档保存或集中展示。
上述的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作为采用该方法的通用模式,确保项目教学法的正确执行,达到项目教学的目的。教育需要扬长补短的个性张扬,而不是填平补齐的平均发展。项目教学正适应了这样一个过程,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层次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展现各自的智能优势,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人人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成果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电气专业课程而言, 该专业的操作性极强, 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的 “应试”, 真正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 提高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我校围绕电气专业设计了一系列项目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培养过程,这些项目从易到难、有机衔接。为起验证项目教学法对传统教学的优越性,起到到对比效果,本文在该专业大三四个班中的两个班的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为A班;另外两个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为B班,A、B班各有60人。
该专业设计的系列教学项目有:数控机床测绘和CAD绘图→零件的数控加工→CAD/CAM应用→数控机床机械装配→PLC应用→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数控机床调试维修。下面只对其中的一个项目教学案例“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教学项目进行介绍。
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安装、接线、调试1台真实数控铣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按照上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执行。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一个项目小组一般由5人组成,由学生自愿分组。小组成员每人先独立进行设计,然后互相交流、讨论和修改,最后每个小组提交1份最佳的设计方案,由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后再做修改。设计方案通过以后,学生领取该系统所需要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元器件、电线电缆、接线端子和工具等,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在完成接线以后,学生先自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由指导教师审查,然后才能通电调试机床,各种预定功能的实现即标志项目基本完成。最后,指导教师就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点评和评比,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全面总结。这个项目任务学生将运用到所学过的机床电气与PLC、数控技术等课程,电工电子实习中掌握的技能。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与指导教师交流、也要与同学合作和探讨。将数控机床外围电气控制系统从理论到实践、从图纸到实物有机地对应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个学期结束后,对A、B班的同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从成绩,参赛获奖人数进行对比,通过统计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统计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 测试成绩统计结果
班级
成绩
优
良
差
A
45
10
5
B
30
15
15
表2 参赛获奖人数统计结果
班级
获奖人数
比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
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
A
16
8
12
B
6
2
5
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很显然项目教学法相对传统教学法,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并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都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作用。项目教学让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向更深处发展。知识需求不断扩大,心理依赖不断减少,对生活和工作的也会有全新的认识。追求会越来越高,自身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发展中学会新知识,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能力,学会思考和生存。每完成一个项目,都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向前推进。
结束语
项目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传统教学侧重于学生智力范畴,通过传授书本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项目教学更重视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打破“智力”的局限性。激发人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多种智能,更适合不同学生智能优势的发展。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表现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业、能力和心理的逐渐提高和成熟,以及踏进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教学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向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的转变,实现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融合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综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素养。不但能保证学生具有有力就业竞争能力,也能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深入理解项目教学的内涵,了解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遵循项目教学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项目,能保证项目教学的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项目教学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是目前高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最为有效的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