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核心,具有人文性,因此美术从人文的角度认识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打上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能力。
关 键 词:美术 人文性 文化 造型载体
随着人们对于人自身和社会的认识的深入,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教育的综合性、全面性的认识的提高,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美术新课程扩展了课程的内容,避免单纯的技术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打破单一的美术文化观念,让学生以所喜欢的视觉方式体验到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作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美术教师,更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美术是从人文角度认识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自然科学关心的是物,而人文科学更关心的是人。自然科学是中性的,人文科学具有道德与价值倾向。正如一位著名的德国大学校长所说的,自然科学是时代的列车,而人文科学才是时代列车的司机。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因此人文性质是美术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有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努力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二、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
如: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简陋的工具材料,在岩壁上或洞窟壁上创作出世界上最早的岩画。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年间的非洲岩画《狩猎》所描绘的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中,用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人物形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从一个侧面使我们大致了解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又如: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历史时期,留下了大量的传说,但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考证。彩陶就成了这个时代密码的惟一天书。远古彩陶都来源于墓葬,是后代对去逝的先辈的陪葬品,更是虔诚之物、神秘之物和神圣之物。怀着极其严肃、神圣和崇拜的心理,所画的每一笔线条寄托着他们的情思和表达着他们的理念,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现实理念和基本的思潮,并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图案大量画着水波纹,先民们居住在山坡上,以采集果实和打猎为主,他们不了解水,不能驾驭水,也不敢到水中去,他们认为水是最神秘莫测、最强大和可爱的东西。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经常可以看到蛙形,他们看到蛙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里出没,又能在陆地上生存,于是就产生了对蛙的崇拜。我们可以不仅了解当时人类对美的形式追求,而且折射他们对自然界逐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寄托他们神秘之物情感倾向的表达。
即便在有了文字以后,历史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鲁迅认为“美术可以表见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现象。此诸品物,长留人世,故随武功文教,与时间同其灰灭,而赖有美术为之保存,俾在方来,有所考见。它若盛典骇事,胜地名人,亦往往以美术之力,得以永住。”在历史长河中的宗教建筑,它们共同的作用是供奉各自神祗,进行宗教活动,但它们所散发的文化气息是如此的不同,具有思想情感倾向魅力。如:西方天主教堂建于城市,采用的是石料和水泥,并沿用了古希腊的立柱和罗马穹窿顶,高耸的尖顶将人的意识导入“天国”, 古罗马人认为:这是人与天上交流的通道,充满神秘而神圣的感觉;我国的佛教建筑散发着一种现实的、人本的气息。温婉馥郁的庭院,平易近人的体量,更多显现出安详与平和的气氛;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更是对佛寺的模仿,以砖木结构为主,建于山林之中,体现了与自然融合的哲学思想;伊斯兰教建筑以数字和审美感觉为依据,发展了以抽象图案为基础的建筑装饰艺术。
美术作品反映特定的时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和科技手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个人情感表达的产物。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供许多信息,我们便可藉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中国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会的安定、市场的繁荣、经济活动频繁、职业多样,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广阔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唐代人物画中不仅了解到唐代社会崇尚丰腴的审美观念,而且会了解到更多信息。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从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生活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内心世界。从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的发达程度。她们精美的首饰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从作品中所反馈的信息,表现出唐代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
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具有美学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三、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方面与科学是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双翼,在历史的创造的进程中,互动发展。美术所体现的人文性,推动和促进科学家共鸣的内在基础。
艺术与科学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系,它们从事人类的两大创造性的工作。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两者的强调重点不同,它们共同追求真善美的普遍真理。
1、自远古时代,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就已自觉地使之融会贯通了。
原始社会人类制作的陶器,既有科学技术的成分,又有神秘之物情感倾向的美学意识。我国的奴隶社会是青铜器繁荣的时代,如:《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等祭祀器和一些酒器,不但可以看出当时人类精湛的青铜浇铸科学技术,而且是科学与美学完美的结合。战国初期曾乙侯扁钟,其制作技术非常高超,组件之多音域宽泛,规模宏大而精美、音质优良,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