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王知津
54
秦铁辉
22
陈峰
47
邵波
20
吴晓伟
31
郑彦宁
20
张玉峰
27
刘玉照
19
通过排名和个人资料可以看出,这些作者是我国竞争情报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为我国竞争情报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他们还有大量竞争情报领域的著作,这些成就是从论文数量上无法完全体现出的。
2.4 内容的统计分析
对竞争情报学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把握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了解竞争情报学研究内容的重点及其演化。我们按照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学科分类结果列表如表4所示:
表4 文章学科重点分布
类 目
数量
企业经济
2473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2249
工业经济
279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197
贸易经济
184
由表4可以看出,企业经济和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两类学科文章数占了总数的86.48%,这说明我国竞争情报学科存在着两大发展方向:企业经济方向和图书情报方向。这两个方向在研究对象、方法、思路上也存在较大区别。同时,我们也发现竞争情报在许多其他学科方向也有发展,如:工业经济(279),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97)、贸易经济(184)、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19)、科学研究管理(113)、高等教育(91)、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84)、有机化工(58)、新闻与传媒(46),但相对来说文章数量还偏少,这种现象也与竞争情报学科本身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特性相符合。因此,竞争情报学的发展是以图书情报学为基础,通过多种学科的结合,应用于企业经济、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
由于论文数量较多,对论文内容逐一统计存在较大难度,我们对这些文章按发表时间进行排序,然后对最新的100篇论文和发表最早的100篇论文的内容分别进行了归类统计。在分析中,将竞争情报论文的主题内容分为竞争情报基础理论研究、竞争情报应用研究、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研究三类。可以把竞争情报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论文归为竞争情报应用研究,而把纯理论和经验方法总结型论文归为第一类,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则是指针对竞争情报教学和人员培养所发表的论文。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论文内容比较
论文
分类
最新的100篇
最早的100篇
竞争情报基础理论研究
52
68
竞争情报应用研究
44
30
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研究
4
2
从表5可以看出,实际应用的比例由以前的30%增加到44%。事实上,在最新的100篇中,基础理论部分有很多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理论和方法,因此现在竞争情报应用的论文比例实际上比44%更高,只是没有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可见,现在的竞争情报研究比以前更加注重实际应用,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比例一直较少,说明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学科人才的培养对竞争情报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予重视。
从具体内容上看,20世纪80年代竞争情报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竞争情报基础概念的研究、竞争情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国外竞争情报的发展状况介绍及理论引进等。而如今,大部分论文则是具体研究竞争情报在图书情报、企业经济、网络、农业、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并从中总结出方法和经验。这与以前的纯理论研究存在巨大的差别。这也体现了我国竞争情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的发展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催生了对竞争情报学发展的需求,而近年来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也为竞争情报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上的支持。
3 分析与总结
通过对论文数量、发文期刊、背景、内容的统计分析,我们从论文的角度研究了我国竞争情报学科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 我国竞争情报学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也经历了逐步复苏、快速发展、趋向稳定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5-1999年,这一时期为复苏阶段。在这一阶段,论文的数量在逐步增加。而研究的重点也主要在于概念理论、基础方法、重要性等基础性的方面。第二阶段:从2000-200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新的阶段,信息技术革命、加入WTO都让我国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等芳快速融入了世界潮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竞争情报学也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第三阶段:从2010年至今,经过快速发展,我国竞争情报学学科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图书情报、科学技术、医学、IT等诸多领域。
二、 竞争情报学领域存在一个核心期刊群,这个群体包括: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竞争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情报科学、情报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这八种期刊。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些期刊中,也有许多科学技术类、医学类、IT类、经济管理类的期刊,虽然这些期刊各自的发文量不多,分布零散,但是在总的发文量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说明竞争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研究也十分广泛。
三、 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这七所大学是国内竞争情报领域实力较强的大学,研究机构中实力较强的主要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云南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文量最高的彭靖里所属机构就是云南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这10所大学和机构引领着国内竞争情报学发展的浪潮。以这些机构为代表的诸多大学、科研机构中的众多研究学者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竞争情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 我国竞争情报学科存在着两大发展方向:企业经济方向和图书情报方向。这两个方向在研究对象、方法、思路上也存在较大区别。同时,我们也发现竞争情报在许多其他学科方向也有发展,包括工业经济、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贸易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管理、高等教育、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有机化工、新闻与传媒等。因此,竞争情报学的发展是以图书情报学为基础,通过多种学科的结合,应用于企业经济、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间以至各国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和国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的过程中,竞争情报成为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7]。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竞争情报学科的发展也一定会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本学科的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