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翻译动机
辜鸿铭在《论语》的译序中说,“为了让读者彻底理解书中思想的含义,我们引用了欧洲一些非常著名作家的话,作为注释,通过唤起业已熟悉的思路,这些注释或许可以吸引那些了解这些作家的读者。”[2]辜鸿铭译本中类比性说明的注释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和原作中的某些概念在原语文化中的作用;文内释义也对相关概念做了很好的解释性说明。
(三)、目标读者
辜鸿铭译本的“厚翻译”简捷易懂,类比性的说明和概括性的总结为非学术性的读者理解《论语》和中国文化作铺垫。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辜鸿铭《论语》中的“厚翻译”主要表现为前言、加注、文内释义等形式,目的在于扩充读者的认知语境。辜鸿铭的身份、翻译动机和目标读者都是影响他“厚翻译”的主要因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译者应尽可能多地为目标读者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和解释性说明,方便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