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语言表达的技能
语言,是英语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广义上的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表演才能等体态语言。在我们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占用课时平均70%。而今,尽管倡导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多样化,使师生互动时间比例和对话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整个课堂活动依旧掌控在教师营造的语言环境里,并严重地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修炼语言表达技能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他们要比其它学科教师多修炼最少一门语种的表达能力,做到“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两种语言在课堂上自如地交替运用,言简意赅,导学恰到好处,用最经济的时间使英汉语言的表达浑然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准确规范地发音、吐词清晰,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语速把握恰当,快慢交迭,有节奏感,词汇丰富,用词恰当,语法无误,深入浅出。同时,修炼好体态语能,给予单纯的口语教学以辅助作用,让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能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直观示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调节课堂气氛,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感受,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高效教学境界。
2.提高课堂组织的技巧
英语课堂组织和管理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外在素质的精华所在。教师既要做到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要严格要求,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对课堂实施“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有效管理。这种课堂组织技巧主要表现在:
①以人为本,善待学生要“三化”:激励为主,语言亲切人性化;因材施教,自主学习个性化;一视同仁,课堂管理民主化。
②教学组织艺术达到“三性”:一是统筹兼顾、详略取舍、突出重点,完整地体现教学活动,使之前后连贯流畅性;二是张弛交替、快慢适度,使师生互动及生生交流和谐性;三是利用图片、视频、音乐、诗歌等载体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环境,使教学富有生动性。
从知识的学习到技能技巧的提高,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英语教师只有具备驾轻就熟的较高的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
当前,以课改促创新,向课堂要效益,已融进我们践行新课改理念的教学中。因而,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才能给予学生以终身受用的“多功能水”,为国家造就更多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杨连瑞.英语教学艺术的实质和特征.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2;
2.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2;
3.虞 莉.英语听说教学的艺术性.考试周刊•文教论坛,2007.1第2期;
4.孙艳玲.中小学英语教学提高专业素质的途径.基础英语教育,2010.6第3期;
5.刘旭东、孟春固.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