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热点。综其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英语教师的内外素质是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只有激励教师不断进取、终身学习以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技巧,才能将有效性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到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贡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有效性 教师素质
自课改以来,人们一直企望通过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力求对有效教学的描述和设想日臻完美,以致最优化;但是,作为英语新课程理论的实践基地——英语课堂,其教学现状至今依然不尽人意,一是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矫狂煽情,放任自由,致使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不仅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甚至连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二是强调“教”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的主体功能,一厢情愿地灌输了大容量的英语知识,造成课堂趣味索然、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疲惫不堪、消极应付的厌学后果。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是新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而亟待解决的现象。其实,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或无效、高效或低效皆由教师素质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提高素质上入手,内修于心,外修于形,做内秀外慧、德才俱佳的教师,去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目标。
一.内修“德”与“才”,铺设成功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思想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社会化要求英语教师注重道德修养和增长才能的协调发展,唯此方可在教书育人的成才、成功之路上走的更远。 教书当以“德”为先 古往今来,道德在人的发展与成才中起着重要的定向、激励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的根本,衡量人才应将个人道德水平作为首要标准。具有优良品德的教师都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和推崇,而少德之人纵有经纶满腹也不能成其大事。哲人云:“做事先做人,成才先立德。”为人师表乃需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之气势,修炼思想道德素养是深化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一是,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科学教学方法、谦恭教研态度。因为爱岗所以敬业,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反之,就可能因怠慢懒惰而不思进取、浅尝辄止,或因自命不凡而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二是,以德育人。为人师者,其思想品德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学生。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无不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则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在孩子后天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有其师必有其徒”的结果,相对于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影响更深刻、更深远。
三是,建立友好、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通过关心爱护、鼓励帮助学生并缓解他们学习压力的过程,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由衷的爱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亲近的老师导学下,心态自然而然地放松了,与教师默契配合,积极思考,愿学乐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育人当以“才”为重 俗话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水即“才”,泛言之为知识、学识。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和实际体现。以“一”为喻,仅是从数量而言之。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教育在改革,教师的“一桶水”与学生的“一碗水”绝不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而必须重视“水”的质量问题,给予学生以“新鲜水”和“多功能水”。因为学生在不断成长,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教师如果不学习,固守现有知识,桶装的是过时“水”,这就好比商场推销陈旧的商品一样,不仅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难以让学生接受,其教学焉能凑效?因而,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更新知识,获取新信息,丰富、增强自己的“才”,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①“专才”为主,奠定基础
“专才”,作为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是英语教师不可缺乏的基本素质。俗话说:“打铁要有身骨硬。”英语教师只有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给自己打气和充电,奠定扎实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才能驾驭课堂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然而,英语教学效率之高低、成绩之大小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师的专业基础,而是对其教学工作规律性的理论认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课堂教学。一是跟踪当代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实验,二是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三是引导学生以研究者、探究者的身份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促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有始有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②“通才”为辅,增强活力
毫无疑问,普及基础教育要求英语教师不仅仅是个“专才”,还必须具备“通才”的素质。现行英语新课程选材广泛、体裁多样,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天文地理、体育音乐到热点娱乐等等,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集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如果一个“专才”的英语教师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而“触类旁通”,不去了解周围学科,对阅读教材所涉及其他学科知识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那么就难以对文章背景知识进行解读,乏力横向拓展和纵向挖掘,只能以纲为纲、照本宣科,无法应对新课标实施和社会对学生培养需求的挑战,其教学效果则可想而知。反之,一个“通才”素质的英语教师由于兴趣广泛、知识面广而势必为学生尊为“活电脑”。他(她)可以在教学体育的篇章时,以示范几个标准的扣篮动作来吸引学生眼球;也能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娱乐的课文中,以一首经典英文歌曲的咏唱令满堂喝彩;即使在组织阅读天文科学的文章时,也会随手板书几个相关物理公式以激趣学习,增强课堂活力,促进教学相长,将单调、刻板的英语课演绎得精彩绝伦。
总之,我们只有本着一颗爱生敬业之心,不断完善自我,汲取更多的“新鲜水”和“多功能水”,成为育人的专才和通才,才能为孩子们奉献一堂堂成功有效的教学。
二.外修“技能”和“技巧” ,彰显师表之美
古人云:“修身于外以寓形于内”。内外兼修,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内修常使人高风亮节,但外修更是人之品行、性格的形象化展示。如果把“内修”喻之为铺设通往成功之路,那么“外修”就是彰显师表之美。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语言类的英语,其课堂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淋漓尽致地展现教师内在才华的艺术创造历程。这种教学艺术性的基本涵义,即“技能”与“技巧”,是教师外在素质的集中体现。英语课堂的表达艺术,就是提高语言表达的技能,其目的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直接感受教师外修于表之美,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